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不要让职业病监管留下空白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0:3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职业病形势严峻
  
  大别山主峰金岗台脚下西北角,有一畔村落,名叫朱裴店。2007年正月初一,村里的马荣付“灯油耗尽”。他的死,使该村笼罩上厚厚的阴霾,近百口拥有和他同样病症的人心事重重,春节过得闷闷不乐。
  朱裴店村人口较多,人均只有4分地,村民就算精耕细作,一年到头也仅够吃饭。村中个别不甘受穷的年轻人,为此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并最终选择了在离家相对较近的江苏省宜兴市东镇轧砂。这些人过年回来后,村中其他年轻人见他们打工收入较高,老板又不拖欠工资,招工条件相对较低,觉得是一个好营生,于是纷纷奔走相告,成群结伴前往。
  朱裴店村老人刘心祥,4个儿子中除了三儿子在打工中负伤留在家中外,其他3个儿子全在东镇轧砂,每年都能拿回一笔钱,让人羡慕不已。这样的好景并不长,一段时间后,刘心祥首先发现二儿子总在咳嗽,不知道究竟得了什么病,家里人把他的病当作肺结核医治,但始终不见疗效,直到二儿子弥留之际,才被最终确诊为矽肺病。二儿子死后,刘心祥发现大儿子、小儿子也出现了与二儿子一样的病症。为给这2个儿子治病,刘心祥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可这一切已无济于事。3个儿子因矽肺病相继死亡,死亡时正值青壮年,给老两口撇下了6个孙子、孙女,最大的只有十四五岁。
  朱裴店村党支部书记何宗宽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该村先后有200余人前往东镇轧砂。东镇开有许多家个体石英砂厂,去那里谋生的人们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将山上的石英石轧成石英砂。轧砂作业中,采用的是干式作业法,没有防尘设备,这些人吃在矽尘里,睡在矽尘里,机器昼夜不停,他们也日夜伴着粉尘,结果得上了矽肺病。近年来,这些潜在的患者逐渐显现出矽肺病症状,截止到2006年,朱裴店村已有117人被确诊为矽肺病。其中,Ⅰ期三四十人,Ⅱ期、Ⅲ期七八十人,Ⅲ期已死了20余人。这些患病的青壮年,占朱裴店村全部成年男劳力的一半。尚存活的这些人中,情况也十分糟糕,一点体力活都干不了。王玉成夫妻以前都在东轧砂,两人现在的病情很严重;跟丈夫刘心朝一同去东轧砂的谢祖香,现在上坡下坡都喘不过气,病情一发作起来就咳血,而刘心朝兄弟两人也因矽肺病先后死亡。尤为残酷的是,诊断专家在诊断后即断言,10年内,这些人绝大多数将不在人世。
  2006年10月份,卫生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曾对全国10省市的职业卫生监管现状进行了调研,据参与调研的相关人士介绍,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浙江省泰顺县400余名民工,因参与沈阳至本溪的吴家岭隧道开掘,至今已有196人被确诊为砂肺病,确诊患病比例接近50%。其中,Ⅰ期矽肺患者110人,Ⅱ期矽肺患者71人,Ⅲ期矽肺患者15人,目前已有10余人死亡。江西省修水县上衫乡参加开山取石的农民工,至2003年初,已确诊患上砂肺病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就有400人,其中40人已经死亡。
  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相当严峻。职业病发病呈现出量大面广,个案层出不穷,总体底数不清的局面;职业病危害因素,正在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转移,由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出现停滞和滑坡趋势。
  调研发现,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每年有1200多万人前往东南沿海地区或煤炭生产大省打工,该省近2年来已受理职业病诊断申请7万多起。浙江省金华市截至2004年9月底,累计有尘肺病、可疑尘肺病人近6000例,因尘肺病死亡的患者最小年龄为28岁。湖北省黄石市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单位有809个(不含乡镇以下企业),接触职业危害的有7.6万多人,该市目前统计的职业病人就有4300多例,其中尘肺病人3700多例……
  从这些省的职业病数据来看,这些年来,全国到底共有多少劳  据卫生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专家介绍说,目前,职业病的盖子还没有揭开,这个底数也许是一笔糊涂账,谁也说不清楚,单各地方、行业统计数据和见诸于各类媒体的显性职业病例已十分严峻。2005年“第十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上,卫生部执法监督司副司长苏志介绍说,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中小企业中进城务工人员1亿多,乡镇企业务工人员在1.3亿以上。这些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30多个行业和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诊断职业病66万5043例。仅以尘肺病来说,全国尘肺病累积病例已达60万6891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卫生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专家指出,这个所谓的60万尘肺病人数,仅仅是2003年有关部门对国有大型煤矿的病例调查统计数,中间不包括在全国煤矿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矿病例数,也不包括冶金、建材、非煤矿山、化工等行业病例数。苏志介绍说:“由于目前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专家估计中国尘肺病的实际发病数字要比报告病例多10倍,实际病例数可能不少于100万例。”
  尤为严峻的是,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在此次国际会议之前的“全国职业病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即指出,现在每年新增尘肺病例约1万例,每年报告的职业中毒和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近3万例,报告中毒死亡数约1500例……

  由此看来,国家相关部门目前累计的“报告病例”,与这些大量存在的“未报告”和“隐性”的职业病病例相比,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监管呈滑坡趋势
  
  与当前我国职业病的严峻形势相比较,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表现出来的则是体制不顺,整个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呈现出停滞不前甚至是滑坡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发生了3次重大变化。自新中国成立到1998年,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归口国家劳动部门,此时,相关技术支撑体系得到逐步建立和完善,再加上工业化生产没有现在这样的普及程度,国家每年公布的职业病发病情况(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要公布职业病发病情况,近年已未公布),远没有现在这样严峻。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将劳动部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归卫生部门,但卫生部门职能侧重在治疗,导致职业病预防工作弱化。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公布以后,宣传、贯彻的力度也不大。从2003年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进行了调整,交由卫生部门和安监部门共同承担,其中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划由安监部门负责,以期强化作业场所现场监管。2005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又明确将此项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全监察局),但现在这项工作在安监部门尚处于起步阶段。
  专家分析指出,正是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和职责划分上的变故,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正常的职业病监管工作。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职业卫生监管机构的屡次划转,导致了职业卫生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止步不前。行业人士指出,现在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有点像在“为他人做嫁衣”,划来划去,使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心思加强监督技术力量建设及装备配置。职业卫生监管机构的屡次划转,还导致职业卫生监督技术力量及装备的严重流失。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时,国家将劳动部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归卫生部门,但因各种原因,原来已建立的以工程技术为主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这次划转中逐步萎缩或消失,专业人员严重流失。原职防机构大多一分为三,分别进入疾病控制、监督和综合医院(职业病临床部分);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在企业改革中作为社会职能被分离到社会或精简萎缩;高校职业卫生科研、教育、服务严重削弱,对职业卫生感兴趣的学者越来越少。2003年,中编办又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监管局(煤矿安全监察局),却并没有增加相应的编制,由此导致职业卫生监督力量的严重不足。


  目前,全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而接受职业卫生监督的却仅有9万家。以职业病病例累积大省、职业中毒高发和多发省广东为例,广东大型工业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率只有6.39%,近几年来,该省每年职业病发病数都在550例以上,且呈上升趋势。该省40多万家工业企业中有2000多万工人,而全省县级以上的专职职业卫生监督人员却不足200人,1名监督人员要负责监管10万人的职业卫生状况。全省只有9家独立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县(区)级防治机构半数因缺乏最基本的设备而不能获得健康检查资质。其中,深圳市从事职业病监督的执法人员仅有58人,面对的却是近2万家各类工厂企业,有的区、镇对企业的监督,要6年才能轮上一次。在深圳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宝安区,平均每名职业卫生监督人员需要管理370家工厂,龙岗区的龙华街道1个人甚至需要监督1327家工厂。
  其次,这种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和职责划分上的变故,也分割了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违背了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具有同一性和需要统一监管的客观要求。
  相关专家分析指出,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是工业化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劳动关系问题,职业卫生的最终表现结果为职业病,与职业安全问题一样,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或卫生问题。从职业病防治的角度来看,职业卫生工作包括了“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源头管理、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是对用人单位在严格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下,从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管理方面来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降低可能发生职业病发病风险的综合管理措施。它与职业安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它以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性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职业卫生立法出发点是如何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等基本权利,二者具有同一性。在工业化国家中,无论其体制、机制传统存在何种差异,基本上是将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予以一体化管理和强制规范。我国目前将职业卫生工作实施分治,由安监和卫生两部门从不同方面履行职责,造成人为的分割局面,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给实际工作带来严重困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在发达工业国家,工伤事故<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