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有害作业分级管理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9:16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1)分级管理的基本思想  对有害作业实行分级管理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的理论来源最早产生于1879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的ABC分析法,后在国外演变成ABC分类管理法。这种管理方法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考虑了全面,照顾了一般,使管理工作主次分明。  

    (2)分级管理的作用  我国的劳动条件分级标准将作业岗位的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岗位(安全作业);1级危害岗位(轻度危害);2级危害岗位(中度危害);3级危害岗位(重度危害);4级危害岗位(极重度危害)。根据不同的危害级别,劳动监察部门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根据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状况,暂时没有能力对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进行全部治理,为了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又要使企业有能力治理,劳动部1996年做出规定,要消灭4级危害岗位。对职业危害进行分级管理,对当前企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非常适用的。  

    (3)劳动条件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的区别  分级标准是为劳动监察提供对劳动条件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是劳动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就业、劳动工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数据。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