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一氧化碳中毒
毒理:
中毒原因:①生产性中毒主要见于钢铁和化工企业,特别以小化肥厂较为多见,乃由违章作业或意外事故,使生产废气或含高浓度CO的燃料气泄漏于作业区所致;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废气中,CO含量高达4%~7%,近年常报道的汽车废气中毒(深入车厢,在通风不良环境中修试内燃机或夏季入车库、长时间在汽车内开空调避暑等)实际主要为CO中毒;②生活性中毒多发于冬季,主要由使用煤炭、家用煤气、石油液化气、煤油、柴油、沼气、柴草、木炭等作燃料,用于烹调、取暖、燃气热水器沐浴等,因通风不良、烟囱堵塞、倒烟、排气管漏气或安装不规范等,致室内大量CO积聚而中毒,尤其多见于将无排烟管的煤炉、炭盆置于室内过夜和燃气热水器质量低劣或安装使用不当(如安装于浴室内或多人沐浴,连续使用又通风不良等);③少数人故意放煤气或汽车废气自杀或他杀;④二卤代甲烷类化合物可在体内生成CO,量大亦可引起中毒。 CO中毒机制主要为在体内形成大量碳氧血红蛋白(HbCO),并可与体内若干含铁蛋白质(肌球蛋白、细胞色素等)可逆性结合,使组织、细胞内氧的递送、释放和利用均产生障碍,造成组织细胞内缺氧窒息。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常首先受累,且损害最严重,其他各组织器官也都有缺氧性损害,其中心脏对缺氧耐受力也比较差,故损害也相对较早和较重。
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有头晕、剧烈头痛、乏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颞部搏动感等症状,可有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中HbCO可高于10%(正常小于1%)。脱离中毒现场,经吸氧或新鲜空气,症状可明显改善或消失。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面色潮红、脉速、多汗、烦躁、乏力明显、移步困难或不稳,因意识模糊致呼救及逃避均有困难,口唇可呈樱桃红色,意识障碍也可发展为浅至中等昏迷;血中HbCO可高于30%。经脱离现场,积极救治,一般昏迷时间不长,数小时后可清醒,继续治疗数日,多可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
(3)严重中毒患者迅速昏迷,肌张力升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强直性收缩,瞳孔常缩小,对光反应或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可引出病理反射,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常并发脑水肿、休克、严重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或脑局灶性损害等并发症;血中HbCO常大于50%。经抢救治疗仍持续昏迷不醒者,提示病情危重,可出现连续去大脑强直发作,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高热、血压下降及陈一施呼吸等危重病象。若吸入CO浓度过高,迅速昏迷抽搐后,即有呼吸抑制与麻痹,此即所谓“闪电样中毒”,如未及时救治,即很快死亡。重症中毒者常有水、电解质失衡,部分患者尚可能有单神经炎,皮肤出现烫伤或丹毒样病损(自主神经营养障碍所致)、肺炎、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及氮质血症等。长期昏迷肢体受压者,可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肌红蛋白尿,并可由此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致急性肾衰竭。
(4)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意识恢复后,经2~60天假愈期,突然又出现意识精神障碍、锥体外系或锥体系为主的脑病变,称为CO中毒迟发脑病,发生率为2%~44%,以中、重度中毒多见,中老年居多。
其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大脑深部间质包括半卵圆中心脑室周围大片脱髓鞘变及脑局部缺血、软化、坏死相关。恢复期精神创伤、脑力或体力负荷过重等增加机体氧耗因素,常为其诱因,具体表现为:
①精神及意识障碍,如定向力丧失、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智能及记忆减退,或出现幻觉、妄想、语无伦次、兴奋躁动、狂喊乱叫、打人毁物,或出现再度昏迷、谵妄、去大脑强直等。
②锥体外系损害,以帕金森综合征为多,少数出现舞蹈症。
③锥体系损害,如一侧或双侧瘫痪、运动性失语、假性延髓性麻痹(假性球麻痹)、皮质性失明,继发癫痫、顶叶综合征(失认、失用、失写或失算)等。
④脑神经、脊神经损害,如视神经萎缩、前庭蜗神经(听神经)损害及周围神经病等。
急诊处理:
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施救者进入现场不能有明火,不能开电器或电灯开关;让患者呼吸新鲜空气,有条件立即给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轻度中毒者可较快恢复,需送医院者最好选有高压氧舱设备的医院,若患者已停止呼吸及(或)心脏停搏,移离现场后立即施心、肺、脑复苏术。
2.氧疗可明显加速HbCO的离解,除改善和纠正缺氧性损害外,尚有驱毒作用。
①高压氧疗法,疗效最好,最好于4小时内进舱,早期治疗的显效率高达95%~100%,对迟发脑病疗效也很明显,有效率74.5%~93.3%,治疗愈早,愈充分,疗效愈好,总次数不应少于40次;早期高压氧治疗尚有防止迟发脑病的作用。
②自体血体外辐射充氧治疗,即抽患者血于体外经血液辐射仪,用紫外线照射并充氧后再回输,每次300 m1左右,此法简单易行,疗效也较佳,除驱毒改善缺氧外,尚有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黏度等有利作用,可作为无高压氧设备的首选疗法,如按病情不能抽自体血,也可先用异体同型新鲜血代替。
③常压下经鼻塞、鼻导管、氧气面罩或人工呼吸器械等大流量供氧。
④内给氧,即用0.3%过氧化氢溶液100 m1(用葡萄糖液稀释),或再加20%乌洛托品20~40 ml先后作缓慢静脉准注,反复多次使用,以提高血氧含量;国内报道有一定效果,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治疗中应注意防止氧气栓塞并发症。 3.参照中毒性脑病作抗脑水肿和对症综合治疗。
4.早期于补液中加用ATP、辅酶A、细胞色素C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药。
5.脑水肿控制后可给低分子右旋糖酐,并可缓慢静脉点滴酚妥拉明(10 mg/次),口服桂利嗪(脑益嗪)等血管扩张剂,以改善脑血液循环。
6.重症中毒或迟发脑病者,可考虑给都可喜(每片含烯哌唪3O mg+阿吗碱10 mg),每次1片,每日2次,此药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7.促进脑功能恢复可用脑活素10~30 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静脉点滴。
8.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者应及时作清创减压术,防止肌红蛋白尿肾病。由此已发生急性肾衰竭者,应及时采用血液净化治疗。
9.恢复期应尽量避免精神创伤,尽量降低脑力和体力负荷,避免氧耗过大,供给足够的能量和维生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