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金属烟热中毒
毒理:
多为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作业,吸入过多的金属氧化物烟尘所致,以氧化锌烟雾引起者最多见,锡、银、铁、镉、铅、砷、锑、铍、镁、铊或锰等氧化物烟雾亦可引起本病。 以锌吸入量为例,40 mg/kg即可发病,80 mg/kg可引起严重发作。国内外报道中,以冶炼钢时吸入氧化锌而发病者最多;焊接工人则以锌焊作业者发病较多,如某船厂工人在通风不良的船舱中锌焊作业,曾引起群体发病。发病机制是吸入的新生金属氧化物颗粒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释放内生性致热原的免疫反应。一次发作后,可获得暂短的免疫,但假日休息后继续在未改善的原发病环境中工作,极容易发病。
临床表现:
1.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特点
工作时吸入大量氧化金属烟雾后,口中有一种微甜带腥的金属味,伴有咽干、疲乏、头痛等,但多能坚持继续工作。发热的潜伏期为6~12小时,故常在下班时或下班后3~4小时内发作。热前有恶寒及寒战,持续1~3小时,伴乏力、头晕和全身肌肉疼痛和不适,有时还有咳嗽、气短或恶心、呕吐,继之发热,体温可达38~40℃,发热一般持续4~6小时,其后出汗退热,症状亦随之减轻和消失,整个病程4~24小时。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一般在(10~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少许患者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部分病例血糖可暂时上升,有时出现糖尿和蛋白尿,热退后均随之消失。白细胞大于20×109/L者往往要持续24小时。高热病例可伴有神志异常,热退后恢复正常。
本病属自限性良性疾病,病愈后不会留下后遗症,仍可从事原工作。动物急性试验吸入氧化锌烟雾后,病理变化仅见支气管周围组织充血,气管内有渗出液,肺泡内亦可有少许渗出液和白细胞浸润,其他器官无明显改变。人类患病未见有病死者。 已制定了国家统一诊断标准(GB-11515-89金属烟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应遵照执行。集体发病时诊断比较容易,因较易获得金属烟接触史;散发病例往往误诊,尤其很容易误诊为感冒或流感及疟疾。如某炼钢车间工人经常发病,在医院急诊室多次被拟诊为疟疾,后经了解职业接触史后始确诊。此外本病尚应与急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相鉴别。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例开始表现为金属烟热,其后又接着发生该金属中毒。如曾有一例吸入大量氧化铊,先有金属烟热发作,退热后仍有全身乏力及食欲减退,3日后出现肝大伴压痛、黄疸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治疗中又出现周围神经炎,最后被确诊为急性铊中毒。另一例吸入氧化镉烟雾表现为金属烟热,退热后经约2日潜伏期,又出现较严重的急性氧化镉中毒症状。所以,在诊断和处理金属烟热的同时,还应警惕全身发生金属中毒的可能性。
急诊处理:
1.酌情给柴胡银翘解毒片或生姜红糖茶有助减轻症状。
2.高热者特别是伴神志异常或过高热者,给氢化可的松100 mg静脉滴注,并配合物理降温、补液(可加维生素C0.5~1.0g)及对症处理。
3.若发热持续1天以上仍不退,则应探查有无继发感染和金属中毒,并按相关病因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