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氯甲酸异丙酯中毒
毒理:
在无通风设备、无防护的情况下从事生产,在水池加温洗刷盛有氯甲酸异丙酯残液的容器及管道泄漏等情况均可引起中毒。氯甲酸异丙酯在潮湿空气或水中自行分解为氯化氢;并在常温下极易以原形挥发(25℃时对乙醚的相对挥发度为3.1),而且原形水溶性低。氯化氢对呼吸道和眼结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毒物原形可深达肺泡而致中毒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
(1)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咽痒。随症状加重出现眼痛、畏光、阵发性咳嗽、胸闷、憋气、躁动不安及口唇、甲床发绀等。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和迟发性肺水肿。
(2)多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可合并心肌损害。
急诊处理:
1.迅速移离中毒现场,保持安静,吸氧(4~6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
2.雾化吸入2%碳酸氢钠溶液,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必要时可行气管内滴入。
3.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4.对症治疗,防止肺水肿发生,保护心肌,喉头梗阻者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预防继发感染。
5.皮肤灼伤者可用清水或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然后外涂紫草油;眼睛灼伤者先用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再外涂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眼膏,角膜灼伤者注意散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