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有机酸及酰胺类中毒——氟乙酸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4:40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诊断:
    氟乙酸中毒

毒理:
    氟乙酸用作杀鼠剂。多因误服、食用盛器污染或口服自杀而中毒,但亦有用作杀鼠剂时,防护不严而致中毒。氟乙酸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黏膜吸收。入体后在体内分布较均匀。氟乙酸进入组织后可与细胞内线粒体的辅酶A结合,生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氟柠檬酸,后者抑制乌头酸酶,从而阻断三羧酸循环中枸橼酸(柠檬酸)的氧化,使柠檬酸在组织内大量积聚,造成机体代谢障碍而引起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口服后30分钟首先出现呕吐、大量流涎、麻木感、上腹疼痛、精神恍惚、恐惧感、肌肉颤动及视力障碍等,约经数小时(可长达6日)出现昏迷、癫痫样发作,呼吸抑制以至衰竭;而后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患者可因心跳骤停、抽搐发作时窒息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儿童可于中毒后2~3小时死亡。

急诊处理:
  1.尽快、尽早使用甘油-醋酸酯或乙酰胺类药物,这对防止氟柠檬酸的形成具有一定作用。其剂量为60%甘油-醋酸0.1~0.5mg/kg肌内注射或用蒸馏水稀释5倍后静脉注射。也可用纯醋精100ml加水500ml口服后治疗氟乙酸中毒。   


  2.对中毒后已积聚的柠檬酸,尚无可靠的解毒剂。由于柠檬酸的聚积可扰乱体内钙离子的平衡,故也可用钙离子来处理氟乙酸中毒。   


  3.氟乙酸解毒治疗,可予乙酰胺(解氟灵),成人剂量为2.5~5g,肌内注射,每日2~4次。危重患者一次可予5~10g,一般连续给药5~7日。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