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有机酸及酰胺类中毒——甲酸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4:3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诊断:
    甲酸中毒

毒理:
    甲酸主要用于甲酸酯、防腐剂的制造,及纺织、印染、皮革、橡胶、肥皂、香料和电镀等工业。在工业生产中接触甲酸,如操作不慎发生事故时,都有引起中毒的可能。甲酸气体对眼及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性损伤。当空气中浓度为750mg/m3时,人接触15秒钟后,感到剧烈的刺激;20~110mg/m3时,有黏膜刺激、咽痛、咳嗽和胸痛等。液体能使皮肤产生剧烈的烧灼感和疼痛,造成灼伤。口服中毒除口腔、食管及胃黏膜刺激腐蚀外,还可能损害肾脏,出现蛋白尿、血尿或无尿。口服致死量约为30g。动物实验给小鼠吸入5g/m3时,可引起眼部黏膜的刺激,超过10g/m3时动物在1~4日后死亡。



临床表现:
  主要为皮肤和黏膜刺激症状。液体甲酸直接接触皮肤可致炎症和溃疡,7%的溶液即可引起皮肤灼伤,发生水疱,严重的灼伤愈合后局部常形成瘢痕。过敏反应偶见于甲酸过敏者。气体吸入后产生鼻咽部不适、咳嗽、呼吸困难,以及腹部胀气、胃部灼热感、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结膜炎、气管炎;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气体可引起喉头痉挛,也可发生急性化学性肺炎。

急诊处理:
  1.液体灼伤后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碱溶液中和后盖以消毒敷料。   


  2.如溅到眼部、鼻腔、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5%硫代硫酸钠或2%~5%碳酸氢钠冲洗及漱口。亦可用可的松眼药水或药膏滴眼。


   3.吸入中毒者,可用2%碳酸氢钠雾化吸入,及对症处理。   


  4.误服者应迅速用大量清水或2%~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并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