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萘胺类化合物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4:3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诊断:
    萘胺类化合物中毒

毒理:
    急性中毒由经皮肤污染或吸入其蒸气所致,多为化工生产或运输中的事故,或者手工操作直接被物料污染所致,以皮肤污染致中毒颇为常见。曾有因衣物严重污染,致洗涤者及后来的穿着者发生转移接触中毒的个案报道。苯胺类的致毒机制主要为:①吸收后经生物转化具有氧化性能,是间接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此作用以对甲苯胺、邻甲苯胺、对硝基苯胺最为强烈,苯胺和联苯胺则微弱,而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和邻氯苯胺则无此毒作用;②有溶血作用,由此可引起继发性肝损害,个别品种也可能有直接损肝作用,亚甲基双苯胺的损肝作用比较明显,国外曾发生过污染该品的面包经口中毒,84名中毒者均发生急性肝损害;另有12名青年工人,接触该品后发生中毒性肝炎,7周后痊愈;③可致化学性膀胱炎,常有肉眼或显微镜血尿;④对神经和心脏功能也有直接损害作用。



临床表现:
  1.接触污染后常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内发病,饥饿、饮酒及热水淋浴有诱发和加重中毒的作用。  


  2.化学性青紫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常是中毒的突出表现,早期可能有短暂的中枢兴奋症状,但随着高铁血红蛋白的增多,中枢神经和脏器逐步出现与缺氧相关的表现。高铁血红蛋白达30%以上时,有头昏、头胀沉重感、头痛、耳鸣、乏力、嗜睡等;达50%时可有心悸、胸闷、气急、步态不稳,甚至晕厥;浓度进一步增加可发生休克、惊厥及昏迷等。  


  3.溶血致急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黄疸及继发肝肾损害的相关表现,红细胞赫恩兹小体的百分比升高。  


  4.化学性膀胱炎常有血尿、蛋白尿和尿道刺激症状。  


  5.尿内对应的酚类代谢物增多,苯胺中毒即有对氨基酚明显增多。  


  6.急性中毒按国家标准分轻、中、重三级:


  ①轻度中毒:高铁血红蛋白在10%~30%之间,口唇、耳郭及手足指  (趾)甲轻度黑紫,可伴头昏、头痛、乏力及胸闷等轻度神经中毒症状;一般可于24小时内恢复;


  ②中度中毒:高铁血红蛋白在30%~50%之间,化学青紫明显,伴心悸、气短、恶心、呕吐;轻度溶血性贫血,赫恩兹小体可高于20%或有化学性膀胱炎,此三者具一项即可诊断;


  ③重度中毒:具备重度化学青紫,皮表呈铅灰色,出现意识障碍,高铁血红蛋白高于50%;严重溶血性贫血,赫恩兹小体高于50%或严重肝损害,此三项具其一即可诊断。

急诊处理:
  1.脱离中毒环境,脱除污染衣物,皮表污染处用食醋或乙醇先擦洗,再用肥皂及低温清水冲洗,并予吸氧治疗。  


  2.用小剂量亚甲蓝(1~2mg/kg)消除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轻症仅用一剂,中、重度中毒可于4小时后再用一次,必要时也可每隔8~12小时重复使用,连用2日;并静脉输注高渗糖及维生素C以增强其疗效。  


  3.其他均为对症治疗,抽搐者参阅中毒性脑病作抗惊厥治疗。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