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十三起氯气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3:2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氯 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在高压下氯气液化成液氯。氯气有强烈腐蚀性,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工业上接触氯的机会有: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 可接触到氯。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主要见于电解食盐,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


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急性中毒临床上又可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其表现为:


1)氯 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


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4)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②严重窒息;③ 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 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证、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


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氯气中毒的防治要点有: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    


 含氯废气需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也可设氨水储槽和喷雾器,在跑氯时和中和氯气;    


 检修时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执行预防性体格检查。    


 


实例1  某区镇办水厂,加氯消毒工艺较为原始,即用液氯钢瓶置于水泵吸水口滴加消毒。1984129日下午6时许赵某(男,34岁)当班抄表时 ,嗅及氯气间有氯气味,查见钢瓶接头处橡胶管破裂,遂戴防毒口罩去关钢瓶,未成,即上门通知有关同事请求帮助时,因胸闷、咳嗽、心悸继而昏倒在同事家里,即 由同事送往医院救治。当日下午7时许,同事万云祥(男,47岁)在上岗帮助关阀维修后离开时,因呼吸困难、剧咳,小便失禁而昏倒在厂门口,也被送往医院救治。赵、万二人均被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原因分析:生产工艺落后,操作原始,个人防护用品性能不佳或使用不当是造成本次氯气中毒的主要原因。    


 


实例2  19841213日,上海某化工厂生产漂粉精工段操作工朱某在通漂粉液时,事先未放置冷水,又未检查阀门开关,等到发现4号氯气桶飘出强烈 刺激的氯气味时,桶内浆液已经外溢,通氯已超过工艺用量。朱某赶紧用水去冲,大约冲洗了了5分钟,在冲洗过程中,含有浆液的污水溅在他的套鞋内,现场环境 的严重污染和氨气的大量逸散,造成氯气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化工生产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生产的全过程应严格控制,精确计算原料的使用量,细化操作过程的每一步。该操作工未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事先未检查阀门开关,导致通氯量超过标准,在发生浆液外漏时,违反常规用水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