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苯中毒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2:3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1.诊断
    根据大量或长期接触苯的职业史和以中枢神经和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环境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资料,排除其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我国慢性苯中毒诊断分级标准如下:
    (1)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查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1次仍无好转,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①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4.5×109/L;
    ②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80×109/L;
    ③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9/L,女性低于3.5×1012/L;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
    ④周围粒细胞计数升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
    (2)慢性轻度
    苯中毒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1次,如白细胞数计数持续或基本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数低于2×109/L 者。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3)慢性中度苯中毒
    多有慢性轻度中毒症状,并有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符合下列之一者:
    ①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数低于2×109/L,伴血小板数低于60×109/L;
    ②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或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109/L,伴血小板数低于60×109/L。
    (4)慢性重度苯中毒
    出现下列之一者:①全血细胞减少;②再生障碍性贫血;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白血病。
    2.防治原则
    (1)处理
    急性中毒患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清除体表污染物,误服苯者应及时洗胃,可用1:4000的高锰酸钾液;或温水反复洗胃。若呼吸抑制,应给予氧气和辅以人工呼吸。忌用肾上腺素或麻黄素。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醛酸,有辅助解毒作用。慢性苯中毒治疗的关键是增升白细胞,可采用中西医疗法,给以多种维生素、核苷酸类药物以及皮质激素、丙酸睾丸素等。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者,可按内科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苯中毒一经确诊,除积极治疗外,还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必要时,要调离苯作业场所。
    (2)预防
    ①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
    如喷漆作业中改用无苯稀料,制药工业以酒精代苯作萃取剂,印刷工业中以汽油代替苯作溶剂。用对血液系统影响不明显的甲苯、二甲苯代替作溶剂。
    ②改革生产工艺
    制鞋行业中改用无苯胶代替含苯80%左右的氯丁胶作粘胶剂。对喷漆业,采用静电喷漆、自动化淋漆、浸漆等。
    ③通风排毒
    使用苯的操作在排毒罩内进行。
    ④卫生保健措施
    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的劳动卫生调查和空气中苯浓度监测。对劳动防护设备加强管理,应教育工人加强个人防护,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
    ⑤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他们了解苯的毒性及预防苯中毒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切忌不恰当地使用苯。
    ⑥苯作业工人进行定期检查,制定工作就业前及工作后定期体检制度,重点在血液系统指标的检查,对具有从事苯作业的职业禁忌证者,如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精神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器质性病变者,都不宜从事接触苯的工作。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