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科防护管理工作的经验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0:4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文章简介:科防护小组的成员,经常学习和及时掌握有关防护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并定期组织全科放射工作人员学习,特别是牵头组织临床医生学习,使他们了解放射损伤和防护的基本知识,在申请X射线检查时要掌握好适应症,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照射。
X射线检查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技术,受检人次逐年增加。医疗照射已成为人群接受辐射的主要来源。放射科如何做好放射防护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济南中心医院放射科加强了组织管理,加大了宣传力度,密切配合防疫部门的工作,提高防护水平,降低了辐射剂量,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一、基本情况
济南中心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有各种X射线设备15台,放射工作人员45人,每天完成400余人次X射线检查和治疗,涉及到全院各科室。三层放射楼2000年通过了防疫部门的辐射防护监测,放射工作人员都经过放射防护培训,全部持证上岗。详见表1。
二、具体措施
1 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有些院领导对放射工作的特殊性认知不够,防护工作又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不产出,所以我们的经验是要积极主动,不失时机地把有关辐射防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放射防护有关的文件有重点的报送给院领导并及时反映科室放射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使领导更多的了解放射防护方面的知识,引起领导的重视,得到领导的支持。近年来防护投入逐年递增。2000年医院投入300万装修放射楼,拨出40万专款用于放射防护工作,使防护标准大大提高。
2 放射科成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放射防护
管理及辐射安全,变被动接受领导为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科主任为组长,诊断、技术、CT、介入、同位素、放疗、设备维修各专业组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放射设备的检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发放、收集、送检,组织放射人员定期学习、查体,督促各专业组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定有关的防护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等。科防护小组的成员,经常学习和及时掌握有关防护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并定期组织全科放射工作人员学习,特别是牵头组织临床医生学习,使他们了解放射损伤和防护的基本知识,在申请X射线检查时要掌握好适应症,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照射。
表1 济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放射设备应用情况一览表

把有关X射线损伤和防护方面的宣传材料送到受检者手中,或在检查室周围制作宣传展板,让公众能够认识到X射线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1],在选择放射检查时要慎重,接受放射检查时主动进行自我保护。
3 防护措施
(1)每年定期请防疫部门对放射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检测,把测量结果传达到各专业组,并建档保存,发现问题向院领导汇报,从源头堵住漏洞。近年淘汰了两台两次监测不达标的设备,把1台近台透视改造成遥控透视。对新购置安装的放射设备,主动向市防疫站进行申报,测试合格后才投入使用。
(2)个人剂量监测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工作场所防护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获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水平的有效评价,为每位放射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剂量档案,要求工作期间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且两个月集中送防疫部门测读1次,把测读数据填入个人剂量档案内并通知到每个人,超过标准的要逐一查找原因。通过个人剂量监测发现了CT室铅玻璃使用多年防护效果下降1例。纠正了个别人放射检查非正当化操作。
表2 1997-2001年放射科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测量结果

(3)每两年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脱产3 d集中参加防疫部门举办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学习国家有关放射卫生防护的法律法规、更新放射防护知识,增强大家的防护意识。每年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到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查体,体检结果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对体检异常的查找原因及时治疗,安排休息,经多次复查仍达不到标准者,设法调换工作岗位。
组织每项活动领导都很支持,大家都积极参加,所以每次都是参加人数最多的单位,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
建立以放射科为主体的管理组织,使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健全了各项防护规章制度,工作有章可循,改变了以前多部门管理,谁也管谁也不管的局面,减少环节,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工作人员和病员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值逐年下降,详见表2。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人们的辐射防护意识,减少了不必要的放射检查,各项检查阳性率自1997年至200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X射线摄影从54%提高到66%,胃肠钡餐从65%提高到78%,CT从58%提高到69%。增加了辐射防护投入,加强了防护措施,解除了工作人员的顾虑,使大家更加热爱放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为病员服务上去,促进了全科各项工作的发展。
信息来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