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潜水作业后各种类型减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救治及预防措施的利弊。方法:统计我院2000~2007年间35例各种类型的减压病的致病因素、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5例全部痊愈,无效0例。根据不同类型的减压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确切,有效的预防是防止减压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结论:在高压氧舱条件受限的情况下,采用积极的前期防治措施可以减轻减压病的进程,为后期的治愈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潜水;减压病/ 治疗;综合预防
减压病,英文称为 (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潜水减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潜水人员生命安全的职业病,其病因为:潜水深度超过 10 m,潜水完毕后,因减压不当造成残留在关节或身体组织中的惰性气体(如氮气N2或氦气He)无法随血液循环送出体外而形成气泡,造成身体的不适应或急性障碍,其临床表现复杂, 救治方法不当会造成致残或致死。2000~2007年我院共收治了35 例减压病。现将治疗方法及预防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男性,系西沙岛屿附近从事潜水捕捞海产品作业的潜水员,年龄18~52 岁, 平均33.2 岁。潜水作业工龄2~12年,平均4.5年。潜水深度为10~40 m, 平均25.4 m。作业时间1.5~3.5 h。
1.2 潜水作业情况
由于轻装潜水装具携带使用方便, 潜水员水下作业灵活且成本低廉, 现已被普遍使用。高压气瓶由陆地空气压缩机充气、储备, 一只高压气瓶随作业深度的不同一般可使用20~30 min。患者在潜水作业的过程中反复出入水, 习惯反复潜水2~6次,水下作业时间累计1~3 h。出水过程不停留减压,快速上升,出水后5~30 min内发病。不正规减压的26例, 不减压的9例。重复潜水的30例。有减压病史者21例。依据统一标准作出诊断[1]。
1.3 减压病的主要症状体征
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肤瘙痒、大理石斑纹、皮疹、乏力、头痛、胸闷憋气、胸骨后疼痛、大汗、感觉减退、尿便失禁、头晕耳鸣、恶心呕吐、运动失调、单瘫、截瘫、昏迷。每例患者同时可出现1~6个临床表现, 以关节疼痛及腰背部疼痛发生率最高。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2.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加压治疗, 所采用的3和5个附加压力的治疗方案分别选自《潜水医学》附表18(1)Ⅰ附表18(1)Ⅱ方案[2]。1型减压病患者给予常规高压氧(HBO) 治疗3~10 次。HBO 治疗方案是: 0.15 mPa(2.5ATA),吸纯氧1 h, 中间吸空气5 min, 每天1 次。2型减压病患者给予20~60 次常规HBO 治疗外, 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蝮蛇抗栓酶、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能量合剂、B族维生素、活血化瘀类中药等辅助治疗措施。
2.2 治疗结果
35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明显后遗症。
3 讨论
分析本组资料, 除了具有减压病的普遍规律以外, 还在病因、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具有特殊之处, 分析这些特点会有益于更深刻地认识减压病。
3.1 病因学特点
根据何尔登的减压理论, 认为潜水不超过12.5 m, 即过饱和安全系数不大于2.25 是不会发病的。但在本组患者中, 有2 例的深度浅于12.5 m, 作业时间1 h。这提示我们不能轻易地依潜水深度浅来排除诊断,还存在个体差异。
3.2 临床分型
减压病依症状可分成减压病1型、减压病2型与慢性型减压病等3种类型。①减压病1型主要是因为惰性气体形成气泡后堵塞于皮下组织、关节或肌肉之间造成关节剧烈疼痛,影响行为能力,其主要症状有:皮肤发痒、刺痛、红疹、关节肌肉疼痛。②减压病2型主要是因为气体气泡充塞于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造成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引发休克与死亡,其主要症状有:头昏、眼花、恶心、呕吐、耳鸣、晕眩、言语障碍、视觉模糊、四肢麻木、协调困难、胸闷胸痛、失明、休克、死亡。③慢性型减压病指的是长期因减压不当,导致中枢神经或身体组织产生慢性伤害;其主要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减退,记忆力丧失,行动迟缓,行为异常。另外还有异压性骨坏死,是一种非外伤及非感染性的缺血性骨坏死,通常发生在职业潜水员或高压仓作业人员四肢的长骨头,尤其是股骨及肱骨。
3.3 临床表现特点
潜伏期最短的是在出水之前发病, 近半数是在出水后10 min 内, 绝大多数(90%)是在1 h 内, 超过3 h 的有18 例, 1 例长达16 h。提示潜水后的医学观察不能短于3 h, 并要警惕潜伏期长的患者, 以便及时诊断与治疗。本组中肢体关节疼痛发生率最高, 又以右侧为多, 这可能与潜水员的右侧肢体劳动负荷较重有关。有7 例表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 认为是因前庭器官受累所致。
3.4 治疗特点
加压治疗是潜水减压病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 采取超过6ATA 的压力治疗减压病弊大于利, 过高的治疗压力会促使惰性气体继续饱和, 不利惰性气体的脱饱和。对于潜水深度较浅、作业时间短、仅有皮肤症状和轻度关节、肌肉疼痛的患者, 首次可选用方案I 治疗, 而对于症状明显的轻型和中、重型减压病, 应首选压力较高的方案Ⅱ和Ⅴ治疗, 以求尽早彻底消除气泡。再加压治疗虽可将气泡消除, 解除栓塞活机械性压迫, 但由它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 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不会随即完全恢复。而HBO 可减轻脑水肿、增加组织供氧量、改善微循环, 确是减压病的一种有效辅助疗法。对于2型减压病应采取包括再加压治疗在内的一系列临床综合治疗措施, 如不能及时纠正休克、循环呼吸衰竭以及脑脊髓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 单纯再加压治疗将难以奏效。因此, 目前国内外十分重视减压病的辅助治疗[3], 这些措施包括氧疗、液体复苏、皮质激素、抗凝剂和神经营养药物的早期使用等。2002 年以来, 我们除了进行再加压治疗外, 对2型减压病均采取了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 强调辅助治疗在减压病治疗中的作用, 使治愈好转率较我科以往的报道有了进一步提高[4]。正确的临床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创造进一步治疗的机会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 普及潜水医学知识, 尽早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也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3.5 预防
减压病其实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疾病, 也不是潜水专业人员特有的疾病,如何在每次的工作之前做好预先的预防工作与计划是很重要的,除了事前的准备工作外,该有的认知与该做的减压程序也必须一而再的确认,以确保安全。①加强潜水员或异常气压工程的正确观念与正规训练。②实施正确与确实的减压操作步骤。③潜水专业装备与施工器具的保养与重视。④定期健康检查与重视个人疾病问题[5]。针对致病因素,我们要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防治各种潜水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倪国坛.潜水疾病.见:倪国坛主编.海军潜水医学[M].修订第3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1981.102102.
2 龚锦涵.潜水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5.796803.
3 高光凯,蒋一平,杨鹰,等.空气常规潜水减压病辅助治疗进展[J].中华航海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0,8(4):250252.
4 滕燕生,孙长丰,张全忠,等.减压病768例临床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7,4(3):150153.
5 李伟华,叶勇,高光凯,等.潜水减压病453例救治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6,7(2):150715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