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浅谈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7:5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对人们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笔者作为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员,现浅谈一下影响手术室护士健康的一些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1  影响手术室护士常见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1.1 压力源因素


  1.1.1 来自职业的压力   


  手术室每天工作量大,急诊手术也特别多,随时准备抢救危重患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巨大的专业压力以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是手术室护士精神紧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容易造成身心疲劳,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手术室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工作紧张也会产生心理疲劳。从而表现其动作协调性差,动作急促或过分迟缓,思维和判断失误增多,差错事故就会发生。


  1.1.2 因工作性质易患某些躯体疾病   


  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频繁走动,以及低头操作,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背痛、颈椎病,且长时间空腹工作可导致低血糖、胃肠功能紊乱等。这些手术室常见职业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身体健康。


  1.2 空气污染危害因素


  1.2.1 电灼及气味危害   


  封闭的环境中,散发着电刀切割、电凝时的烟雾焦味,尤其是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的气味,更让人胸闷、气短、头疼,甚至发生过敏反应。


  1.2.2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甲醛、2%戊二醛、碘伏及含氯制剂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较强的消毒剂,长期接触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碘伏造成器械护士手部皮肤皲裂,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犯创造途径。甲醛具有致敏、致癌的作用。


  1.2.3 紫外线的危害   


  紫外线是手术室普遍采用的空气照射消毒剂,能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眼睛黏膜和肺组织都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引起肺水肿和哮喘


  1.2.4 X线照射的危害  
 
  随着骨科手术中影像增强器的广泛应用,使接触X射线可能性大增,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浑浊、甚至诱发肿瘤。孕龄妇女长期接触X线照射,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


  1.2.5 噪音的危害   


  医院病房的国际噪音标准容许声压级为38 dB,而手术室噪音强度在50 dB~60 dB时,可产生相当大的干扰,长时间在90 dB以上的噪音环境中,能引起头疼、头晕、耳鸣,甚至可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改变。


  1.2.6  麻醉剂的危害   


  弥散在手术室内的麻醉废气,如“异氟醚、安氟醚、笑气”,腹腔镜时CO2气体的泄露,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慢性氟化物中毒、胎儿畸形及影响生育。


  1.3 生物污染的危害    


  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污染的物品以及病理标本,使其易受感染的几率较高,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肝”等。(1)手术室中频繁的传递刀、剪、针,易误伤自己或他人;清洗器械时,稍不注意,就会被锐利的器械刺伤手指;(2)手术中虽戴有手套,但已破损还未及时更换,皮肤有破损或有感染灶者,仍参加手术其感染的危险性更大;(3)高频电刀、电钻、电锯等,操作不规范或思想不集中时,可伤害自己或他人;(4)病人的体液(血液)溅到护士的皮肤上,眼角膜上等,这些容易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便趁虚而入,导致医务人员遭受污染。


  2  预防措施


  2.1 压力源因素预防对策 


  2.1.1 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手术室护士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对手术步骤、患者状况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手术配合的准确性,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工作责任心,明确职责范围,提高法律意识。工作得心应手,自身从工作中发现并找到乐趣,才能做到心情愉快。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工作之余尽量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以消除身心疲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2.1.2 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安排合理的膳食营养,促进体力恢复 
  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体位和姿势。在不影响手术配合的情况下,术中可轻轻转动颈部或做头后仰运动,术后进行颈后自我按摩。固定站立操作时间较长时,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调整站姿、坐高凳或左右腿交替站立支撑身体及活动下肢,平时穿平底鞋和弹力袜。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并注重腰背部肌肉锻炼,以防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背损伤。


  2.2 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传递器械时,为防止锐利器械的损伤,可采用刀、剪锐利面对着自己,或将刀、剪放入弯盘内间接传递,缝针尖端朝上,以防误伤自己或他人。一旦受伤应及时挤出最大量血液,2%碘酊消毒伤口;发现手套有破损时,立即更换;护士皮肤有破损或感染灶应避免参加手术;术前认真了解患者病史及肝功能情况。传染性乙肝患者,术前作好预防工作,采用一次性用品,戴双层手套,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术后将其废物垃圾放入密封袋内,密封好后放入专用容器焚烧处理;估计其手术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出时,必须准备有物理屏障保护,如防护眼镜,隔离衣。


  2.3 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安装高度层流设备,保持新鲜空气得到补充,减少污染空气储积。术中用吸引器吸除焦烟雾,减少空气污染;挥发性麻醉气体现用现配,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并将麻醉废气排除室外;术前作好x线照射准备工作,术中尽量减少照射次数,减少室内无关人员,并备有防护衣,防护屏;孕妇避免参加此项手术。


  2.4 手术中使用电刀要同时使用吸引器  


  以便把使用电刀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异味气体和烟雾吸走,以减少污染降低手术人员的危害程度。


  2.5 麻醉人员定时检查使用麻醉机及管道的密闭程度 


  进行吸入麻醉时,观察有无漏气现象,麻醉机废气排气管应连接到缓冲间或室外,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程度。


  2.6 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的配制浓度要准确,防止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配制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盛装的容器要加盖保存,用高压灭菌的干式持物钳代替传统的湿式持物钳以减少消毒液的挥发,减轻对人体的影响。
     
  手术室的职业危害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具有高度的职业热情,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强化预防措施,一定会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以平和健康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本职岗位,一定会把工作做的又细又准。


【参考文献】
   [1]李映兰,罗 贞.护士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2]王昊洁.浅谈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与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1(20):58.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