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
1.1.1 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 供应室回收全院病房和门诊的污染物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如换药碗、静脉切开包、小手术包等布类和器械上存在着大量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感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器械。
1.1.2 锐利器械意外伤害 供应室护士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比普通科室要多。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护士如果在清点时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在工作时注意力分散等,都能发生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以及HIV感染的危险。
1.2 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 噪音 供应室内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其抽真空时噪声刺激>90 dB,超过了对工业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值55~60 dB。长期受噪声刺激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
1.2.2 辐射 紫外线及三氯消毒机是供应室用于空气消毒的主要方法。人的眼睛、皮肤暴露在紫外线灯下可引起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及皮肤过敏。同时,紫外线灯和三氯消毒机产生的臭氧可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感觉。
1.2.3 高温 夏季高温潮湿,再加上压力蒸汽灭菌器蒸馏器等设备,产热多、散热慢。护理人员在高温下作业易出现疲惫、烦躁、中暑等。在灭菌操作过程中和灭菌后取物品时,稍有疏忽常会被蒸汽管和灭菌器烫伤皮肤,甚至会因违反操作规程有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
1.3 化学性损伤因素 化学因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缓慢的,表露的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往往易被护士所忽略。
目前医院供应室使用的消毒剂大多是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剂等,人体皮肤接触含氯消毒剂溶液、粉剂、片剂等,会有灼痛感,散发的气味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1.4 心理疲劳 供应室工作量大可造成慢性疲劳,灭菌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消毒剂的刺激性气味产生不良心境。此外,护理专业职称晋升、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也会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 防护措施
2.1 发挥领导职能,加强供应室的环境建设
2.1.1 明确护士长在职业防护工作中的责任 护士长要把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根据供应室的危害因素,规范供应室的操作规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职业性防护的管理,以降低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损伤发生率。
2.1.2 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工作技术与方法教育 增加护士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2.1.3 建立健康体检卡 供应室人员每年进行身体检查,定期检查乙肝五项、肝功能,及时接受乙肝、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2.2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2.2.1 穿好防护用具 回收室是处理患者使用过又必须重复使用的各种穿刺治疗包、布类、橡胶类物品等。因此,进入回收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更换鞋子,着装后隔离在回收室内,不得随意出入。
2.2.2 遵守操作规程 处理患者用过的物品时必须做到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的原则。刷洗过程中如发现工作衣、工作帽、口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并用自来水冲洗污染部位。
2.2.3 严格洗手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技术,即按照洗手指征、正确洗手类型、正确的洗手持续时间。另外,工作人员严禁戴首饰、留长指甲,操作前后均用肥皂水、流动的水冲洗。在清洗医疗器械后和接触严重污染时加用消毒剂洗手泡手,有效消除皮肤上的暂居菌。洗手后一人一巾或暖风干燥,改善洗手设备,备专用洗手池,水龙头为脚踏或红外线感应开关。
2.3 加强锐利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
2.3.1 严格操作流程 回收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锐利器械时,操作者应戴手套,用持物钳夹取污染的针头、刀、剪,且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以免刺伤自己或别人。
2.3.2 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程序 皮肤黏膜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停止工作。用健侧手从近端向远端挤压受伤部位,排除部分血液,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伤口,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清创处理。如被HIV、HBV等传染利器损伤,应与医院联系进行相应的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1,2]。
2.4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2.4.1 噪声的防护 加强对噪声危害的认识,消毒间应宽敞,最好能安装消毒设备或设施。另外,应重视个人防护,保护听力,消毒员可带专用耳塞,合理休息。
2.4.2 紫外线、臭氧的防护 紫外线照射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室内不宜留人,开紫外线灯时避免双眼直视灯管,应戴防护眼镜和穿防护服以防结膜炎和皮肤红斑的发生。
2.4.3 高温的防护 灭菌间的建筑布局应合理,可安装大功率排风扇,能利于空气的流通、散热,夏季应穿长袖工作服,以防烫伤。不要站在正在运转的消毒压力锅旁,应站在既便于观察,又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夏季中暑。
2.5 化学消毒剂损害的防护 含氯制剂的防护:储存时应注意存放在阴凉处,以防止有效氯的挥发。在配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护橡胶手套、口罩,避免直接接触,配制完后应立即清洗手套及双手皮肤,并密闭容器。
2.6 减轻心理疲劳 供应室护士除要合理饮食,保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外,适应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学习、娱乐和文化活动,以减轻生理、心理上的疲劳。同时在工作中应处理好与上级、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学会宣泄和疏导,保持和平、稳定、乐观的心境[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