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7:48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是可以避免这些有害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高、精、尖复杂手术的开展,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也相应增多,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而目前,多数医院只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用于保护患者,降低医院的感染率,却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想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做好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的。现结合实际情况就职业危害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几方面及相关的防护措施进行如下讨论。
   
  1  职业危害的分类
   
  1.1  物理性职业危害
   
  1.1.1  锐器伤
   
  手术室工作中经常使用刀、剪、针等锐利器械,在频繁传递中易造成自伤或误伤他人,是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1]。全球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可引起20多种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它们通过血液传染的效率最高,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3%,HCV的感染率为1.8%[2]。


  1.1.2  长期站立与负重伤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长期站立,易出现脊背部损伤和下肢静脉曲张。意大利的一项调查显示[3]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高达8.4%,由此可见,它是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
   
  1.1.3  电离辐射伤
   
  在骨科手术中经常使用X线机进行定位,可是由于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缺乏而易受到损伤(白细胞减少、胎儿畸形、腺体损害等)。术间消毒时常用紫外线,可引起眼炎、皮肤炎[4]。
   
  1.1.4  噪音影响
   
  手术时常使用电钻、电动吸引器、治疗车等,产生的噪音可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使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易出现差错。
   
  1.2  化学性职业危害
   
  1.2.1  化学消毒剂
   
  多种化学消毒剂在手术室的广泛应用,使得医护人员每日被迫接触甲醛、戊二醛、含氯制剂、臭氧等,长期接触可引起鼻炎、哮喘、接触性皮炎、记忆力障碍、头疼、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5]。
   
  1.2.2  有害气体的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微量麻醉废气的环境中,每天约6h甚至更长。这些有害气体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排除,长期接触可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生育能力降低[6]。
   
  1.3  生物性职业危害
   
  其感染途径多数是经血液和呼吸道。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易感染HBV、HCV、HIV、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变异冠状病毒等。
   
  1.4  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士长期面对痛苦生病、意外伤害及死亡的患者,护理工作量大,压力大,每日精神高度紧张,生活不规律。这些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据李小妹等报道[7],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无成就感者占53.2%。
   
  2  防护措施
   
  2.1  预防锐器伤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使用的操作技术,避免意外伤害;建立健全针刺伤管理制度,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加强锐器废物管理,遵循安全操作原则。一旦发生刺伤要立即处理伤口,尽早报告。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早在1991年就规定,医院必须上报医务人员血液暴露及针刺伤发生的情况[8]。
   
  2.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有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的工作次数,注意劳逸结合。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缓解疲劳,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改进医疗设备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途径。
   
  2.3  有害气体的处理
   
  麻醉医生在全麻前应先检查机器是否密闭,保证泄露量为最小,从而减少空气中麻醉气体的浓度。消毒剂要密罐保存,减少释放量。
   
  2.4  预防辐射伤
   
  术中需要使用X线机时要穿好铅衣,戴好铅帽,并在术间安置铅屏风。严格遵守紫外线的操作规程,开关安装在室外,消毒时勿进入消毒区域。
   
  2.5  预防生物性感染
   
  择期手术病人应先检查HBV、HCV、HIV。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粘膜有破损时均应戴手套。手套是最基本的防护用具,护士应自觉戴手套进行操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神圣性和风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正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和接受。目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律、法规。护理人员只有加强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才能以健康的身体高质量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Trim JC, Elliott TS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aive strate giesl[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3,53:237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3]Colombini D.Initial epide miological data on the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health workers employed in the maual lifting of pationts in wards [J].Health and Safety,1999,90(2):28201

  [4]艾秀琴. 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J]. 天津护理,2004,12(1):58

  [5]杨玉莲.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

  [6]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

  [7]李小妹,刘彦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

  [8]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1(1):5152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