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能 研究表明,机体受到辐射损伤后引起热能代谢的紊乱,体重减轻。放射线作业人员经常受到小剂量照射,如热能供给不足,可增加机体对辐射损伤的敏感性。因此,接触放射线作业人员无论在接触或者休假期,均应适当增加热能供给量,每人每日可根据情况,提供2600千卡—3000千卡(10.88兆焦耳—12.55兆焦耳)热能为宜。
2蛋白质 在辐射现场作业,射线照射使机体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尤其是蛋白质不足,加之体内分解代谢增加,可引起负氮平衡。暴露期间应提供生物价较高的蛋白质,对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改善放射病的症状有一定作用。我国营养工作者研究发现,机体受到辐射损伤后,皮肤、骨路与肌肉中可溶性胶原蛋白降解较多,胶原蛋白的代谢受到破坏。
3.脂肪 每日脂肪的供给量不宜过高。可参照成人正常供给标准,约占总热量的20%左右。但应注意提供足够比例的植物油。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能促进血液成分的形成,加速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恢复和防止放射线照射引起的损伤。
4.维生素 各类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B族维生素如Bl、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尼克酸、叶酸、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C等,对于改善机体代谢功能,防治放射损伤,降低机体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都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对于维生素B12与叶酸对放射线损伤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多。辐射损伤可引起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进而提高机体对辐射的敏感性,而机体受辐射损伤时对B12和叶酸的需要量较损伤前增加。当补充维生素Blz和叶酸后,可使体重逐渐恢复正常。因此,放射线作业人员的饮食营养应提供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乳类、豆类、花生、瘦肉、酵母、绿色蔬菜、动物内脏和新鲜水果等。对于放射病患者,除通过膳食调配提供外,还应当给予适当复合维生素制剂,以补充食物来源之不足。
对于用放射线治疗各种肿瘤的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机体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损伤,如白细胞减少等血象的改变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造成代谢紊乱、营养素损失、体重下降。因此,正在接受或已接受放疗的患者的营养要求,均可参照放射线作业人员的供给量。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