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某村办耐火材料厂一次检出26例矽肺患者的思考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1:20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矽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职业病,它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化、矽肺结节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影响肺功能,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发展为肺心病、心衰及呼吸衰竭。目前没有特效治疗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为主,搞好防尘措施,对已得了病的患者,立即调离接触粉尘的工作岗位,给予积极综合治疗。2004年,我市某村办耐火材料厂对116名接触粉尘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26例被诊断为矽肺,且近一半诊断为Ⅱ期以上。如此之高的矽肺发病率,严重的健康危害程度,令人震惊,发人深省。面对严峻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本文对此案例报道并加以分析讨论,试图引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矽肺病例检出情况概述
某村耐火材料厂坐落于我市某城区北郊,1971年建厂,属村办企业。主要产品以生产酸性、碱性及硅酸铝质耐火材料为主。现有职工300多人,均为本村村民。多年来,该企业一直未组织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发布实施后,该企业在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多次督导下,于2004年7月,对接触粉尘作业的116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查出矽肺和疑似矽肺34人,经对34人进一步观察诊断,有26人被诊断为矽肺,占总检人数的22.4%。其中:Ⅰ期矽肺14例,Ⅱ期矽肺9例,Ⅲ期矽肺3例。接尘工作年限最短的为8年,最长的33年,平均21.1年;年龄最小的33岁,最大的65岁,平均48.3岁;男性、女性各占一半。
    2  矽肺病例原因分析
    2.1  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粉尘危害严重。据了解,该企业建厂初期,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防尘措施。生产工艺多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石大碾干式破碎,人工混料等,导致粉尘严重,劳动强度大。近些年来,生产工艺虽然有了较大改进,生产设备机械化程度增高,但粉尘危害未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有的仍然超过国家标准。该区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001年对该企业粉尘检测结果表明,4个工作岗位检测点,只有1个工作岗位检测点合格;2003年检测5个工作岗位,也只有1个工作岗位检测点合格。
    2.2  企业领导法制意识淡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到位。就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而言,如果按规定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则不至于一次检查爆发出如此多的矽肺患者,既便查出疑似矽肺患者时,及时调离粉尘工作岗位,矽肺病危害将受到阻止或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2.3  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由于该企业的劳动者都是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加上缺乏对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卫生知识学习了解,不知道粉尘危害导致矽肺的严重后果,日常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对粉尘危害的防护。
    3  加强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3.1  各级政府的重视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关键。本文报道的案例虽然是个案,但类似的企业在我市还有相当部分。特别是坐落于高新产业开发区、工业园的企业尤为突出,该些地方的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为招商引资,对企业实行特别保护政策,从各个方面向企业倾斜,对正常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加以约束和限制。有些企业借此对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病防治工作加以阻扰和拒绝,导致职业病危害底数不清,职业病防治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3.2  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培训,增强用人单位负责人是职业病防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感,自觉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做好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劳动者经过培训,将对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要求,职业卫生知识,医疗应急救治常识以及个人健康保护的权利了解和运用。通过体检,可对职业病起到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将职业病发病率降到最低。
    3.3  尽快完善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到目前,我市仍有部分区县卫生体制改革未完全到位,卫生监督执法与技术服务工作未分离,一支队伍既监督执法又检测收费,不同程度地影响监督执法队伍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难以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3.4  职业卫生职责分工应尽快落实到位。虽然中央编办发[2003]15号文件,对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进行了调整界定,但目前全省卫生、安监部门的职业卫生职责分工尚未划转交接,监管职能不清,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出现缺位、不到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