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化学有害物质乙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1:4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乙醚理化性质


    无色液体,具有浓甜味。[注:94℉以上为气体]


    分子式:C2H5OC2H5,分子量:74.1,沸点:94℉,溶解度:8%,凝固点-177℉,蒸气压:440mmHg,电离电位:9.53eV,比重:0.71,闪点:-49℉,爆炸上限:36.0%、爆炸下限1.9%。


    IA类易燃液体—闪点低于73℉,沸点低于100℉。


    不相容性和反应性:强氧化剂,卤素,硫磺,硫化合物。[注:在空气和光的作用下,可分解爆炸性过氧化物。]


    乙醚接触途径


    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和/或眼睛直接接触。


    乙醚个人防护和卫生设施


    皮肤: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服,防止皮肤直接接触。


    眼睛:佩戴合适的眼部防护用品,防止眼睛直接接触。


    清洗皮肤:对于清洗皮肤上的污染物没有其他特殊的建议(包括立即清洗和班后清洗)。


    脱除:如果工作服被可燃物质(即闪点低于100℉的液体)浸湿,应当立即脱除并妥善处置,以防着火。


    更换:对于班后的衣物的更换需要没有特殊的建议。


    乙醚症状


    眼睛、皮肤、上呼吸道刺激;头晕,嗜睡,头痛,兴奋,昏迷;恶心,呕吐。


    乙醚急救措施


    眼睛:如果眼睛直接接触了该化学物质,要用大量水冲洗(灌洗),冲洗时,不时要翻开上下眼睑,并立即就医。


    皮肤:如果皮肤直接该化学物质,立即用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如果该化学物质渗透进衣服,要迅速将衣服脱除,用水冲洗污染的皮肤。若清洗后症状持续存在,应就医。


    呼吸:如果接触者吸如大量化学物质,要立即接触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果呼吸停止,要进行人工呼吸,注意保暖和休息。尽快就医


    吞入: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