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与个体采样评价电焊烟接触的对比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1:2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摘要】通过采用定点和个体电焊烟采样检测,并对结果配对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t统计值为3.543,其相伴概率值为0.005,比显著性水平0.05小得多,说明定点与个体电焊烟采样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两检测样本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定点采样CTWA估算值高于个体采样CTWA实测值。提示,个体采样所得结果更能反映劳动者的实际接触水平。
【关键词】定点采样;个体采样;电焊锰烟;CTWA
电焊作业作为较为固定工作岗位,原则上推论定点采样检测估算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能够反映工人实际接触水平,我们旨在通过对定点采样估算的CTWA和个体采样得到的CTWA这两组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中的配对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某机械加工企业各车间焊接物件种类的不同,每个车间分为东、中、西3个焊接区。8小时工作班制,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工人多在较为固定的区域进行电焊作业。冲压和铆焊车间实际电焊作业7 h,金工和包装车间电焊工实际电焊作业4 h。在电焊作业岗位使用FC-A型粉尘采样器进行定点采样。并选择在这些岗位工作的电焊工佩戴ESA-2型个体粉尘采样器进行个体采样。
1.2 方法
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点的选择,采样时间、采样频次和采样对象的确定。定点采样在不影响工人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工人,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工人工作时的呼吸带,以微孔滤膜作为滤料,以10 L/min的流量采集15 min,每个点分别在上、下午各采样1次,连续检测3 d。并选择在这些岗位工作的电焊工配以个体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置于防护面罩内,采气流量为0.5 L/min,连续采样4 h,上、下午各采样1次,连续检测2 d。采样过程中对采样对象不定期地检查个体采样器的佩戴情况,并记录当日的生产状况等。同时测定各个作业点的环境气象条件。采样前
后进行流量校正,流量变化<10%的样本有效,参照GBZ/T160.13—2004《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使用Uvminil24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锰烟(按MnO2计)浓度检测。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健康,除根据工作日写实日志,剔除人为因素造成的离群值,一般采用该组数据最大值,依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比对、分析和评价[1]。定点采样电焊工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方法参照GBZ2.1—2007中的公式(A.1)[2]。短时间接触水平低于最低检出浓度时,按最低检出浓度的1/2值来计算电焊工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中的配对t检验方法,对电焊作业工人锰烟CTWA定点采样估算与个体采样实测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
2.1 作业区域锰烟定点采样
16个检测点进行2~6次短时间(15 min)采样,采集样品75个,11个工作岗位有8个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限倍数是与PC-TWA相配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可视为对PC-TWA的补充,目的是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2]。从表1可以看到,有5处电焊作业区锰烟短时间接触浓度与PC-TWA比值小于3,符合超限倍数要求,然而,它们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表1 工作场所锰烟定点采样检测结果(mg/m3)

2.2 作业工人锰烟个体采样
每个工种进行4次长时间(4 h)个体采样,采集样品44个,11个工作岗位有4个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
表2 电焊作业工人锰烟个体采样检测结果(mg/m3)

2.3 定点与个体锰烟采样检测结果差异性分析
电焊作业区定点采样估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定点CTWA)与作业工人个体采样实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个体CTWA)的差异性,根据表3中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中的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体CTWA数据(0.205±0.142)与定点CTWA数据(0.284±0.1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结果可知,t统计值为3.543,其相伴概率值为0.005,比显著性水平0.05小得多,因此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由两检测样本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定点采样CTWA估算值高于个体采样CTWA实测值。
表3 电焊作业工人锰烟CTWA定点采样估算与个体采样实测结果比较(mg/m3)

3 讨论
从表1检测数据来看,出现5处电焊作业区锰烟短时间接触水平超限倍数小于3,而它们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出现CTWA>PC-TWA的现象,主要因电焊作业是较为固定的工作岗位,一次电焊作业锰烟持续时间超过15 min,每个工作日接触锰烟次数超过4次,接触的间隔时间短于60 min[2]。
电焊作业个体采样采样头在电焊防护面罩内,而短时间定点采样采样头在电焊防护面罩外,定点采样多在有害物质浓度最高时段进行采集,采样过程中受采样点与作业点的距离、气流变化等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定点采样推算CTWA值偏高现象,从而夸大作业工人锰烟暴露水平。根据实测计算,工人手工电弧焊使用防护面罩,罩内比罩外的锰烟浓度平均低0.079 mg/m3。经过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采样CTWA估算值高于个体采样CTWA实测值。
定点检测是以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来表示个体接触水平,有助于了解工作场所污染的背景值,其所需设备简单,运行成本低,但所获得电焊作业工人锰烟接触水平是从背景水平推算而来的,不能确切反映工人实际接触水平[3]。个体采样检测结果反应工人呼吸带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其所得到的CTWA确切反映工人实际接触水平。从现场调查分析和实测结果比较看,个体采样实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值更接近工人实际锰烟接触水平,说明个体采样所得结果与定点检测相比更能反映劳动者的实际接触水平。
参考文献
[1]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2]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 顾梅蓉,谢震宇. 两种指标在车间空气环境监测和评价中应用与进展[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10):505-506.
信息来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11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