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洛阳市某煤矿1235例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1:26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摘要】探讨洛阳市某煤矿作业工人心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煤尘的现场检测,为洛阳市的煤矿职业防护和职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洛阳市某煤矿井下作业工人735名和井上工人500名进行心脏、肺部的各项检查,同时进行煤尘的现场检测。结果显示,该煤矿井下作业工人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肺通气功能损伤、肺部疾病的检出率均高于井上工人(P<0.05)。煤尘现场检测显示,井下总煤尘浓度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高于国家标准,井上总煤尘浓度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和超限倍数均低于国家标准,井上和井下煤尘分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煤矿井下作业对作业工人的心肺危害高于井上工人,应对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加强定期的健康检查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并通过采煤工艺的改进改善作业环境。

    【关键词】井下作业;心肺功能;煤尘浓度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对职业工人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对洛阳市某煤矿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同时进行了煤尘的检测,对井上和井下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洛阳市某煤矿井下作业工人735人,工种主要为掘进、采煤、装煤、绞车、挂钩、枕木、支柱、钉道等,其中支柱、枕木、绞车等工种为一级和二级体力劳动,其余均为三级和四级重体力劳动[1],后者人数占84%。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39.6±12.5)岁,平均工龄为(15.2±11.2)a,吸烟率为69.2%。选择该煤矿的500名井上作业工人为对照组,工种为电工、泵工、抽风、压风、充电、机修、锅炉、检验、地磅、通讯等,均为一级和二级体力劳动[1]。年龄为23~47岁,平均年龄为(41.5±10.2)岁,平均工龄为(16.8±11.4)a,吸烟率为72.1%。两组年龄、工龄、吸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均为男性。

    1.2 方法

    由职业病诊断机构的专家对两组工人进行常规内科学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肺功能、高仟伏X射线胸片、临床症状等。血压以舒张压≥90 mmHg或(和)收缩压≥140 mmHg为高血压,心电图与高仟伏X射线胸片诊断均按有关诊断标准进行。肺功能的测定用日产ST-300型肺功能仪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选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FEV1.0占FVC的百分数(FEV1.0/FVC%)作为诊断指标。以华北地区正常成人男性肺通气功能与年龄、身高、体重的预计值回归方程式进行计算作为该次调查的肺通气功能标准[2]

    工作场所煤尘总粉尘浓度的现场检测由经专门培训的公卫执业医师使用校正好的ACQ-90型粉尘采样器进行,现场采样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进行,井下选取掘进作业面、采煤作业面等8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在不同时段进行短时间定点采样,根据公式[3]计算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下风侧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由表1可见,井下工人高血压患病率、窦性心动过缓异常率、窦性心律不齐异常率与井上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心室肥厚异常率与井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高仟伏X射线胸片异常情况的比较

    由表2可见,井下作业工人陈旧性结核、活动性结核患病率和井上工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尘肺发生率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肺通气功能的比较

    由表3可见,井下作业工人和井上工人的肺通气功能FVC、FEV1.0、FEV1.0/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华北地区正常成人男性肺通气功能为标准,计算出肺通气功能的标准值分别为:FVC为4.3 L、FEV1.0为3.6 L、FEV1.0/FVC%为85.2%,可见井下工人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比标准值低,而井上工人正常。

    

    2.4 煤尘现场检测结果

    两组作业工人均实行8 h工作制,三班轮换。井下选取掘进作业面、采煤作业面等8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用ACQ-90型粉尘采样器采用15 min定点采样,煤尘总尘结果如下:13.5、10.6、7.5、4.0、5.5、3.0、4.2、2.3 mg/m3,计算井下工作场所的TWA为6.45 mg/m3,超过GBZ2.1—2007的标准(总尘TWA标准为4 mg/m3),同样方法对井上选取8个监测点采用15 min定点采样,煤尘总尘结果如下:2.4、1.3、5.0、3.6、3.8、2.0、6.7、4.0 mg/m3,计算井上工作环境的TWA为3.6 mg/m3,低于GBZ2.1—2007的标准4 mg/m3,用最高浓度煤尘计算超限倍数为1.68,低于GBZ2.1—2007规定的粉尘超限倍数2。对井下掘进面采样点和井上采样点分别收集煤尘样品进行分散度分析,两组煤尘分散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两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为1.5%。

    

    3 讨论

    该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和井上工人比较,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及心室肥厚异常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两组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差别有一定关系。煤矿井下工人大部分为三级或四级的重体力劳动,他们的劳动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引起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改变,是导致该煤矿井下工人高血压患病和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煤矿井下作业的机械化操作,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是当前某些煤矿面临的重要任务。另外,有研究认为,煤矿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在高盐饮食协同作用下,可能引起高血压。高盐饮食的矿工血浆醛固酮(ALD)水平升高,并通过ALD介导引发矿工高血压的发病[4]。因此,应加强对矿工低盐饮食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对心电图异常工人的健康检查,发现相应症状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煤矿井下工人在作业过程中长期接触烟煤或无烟煤粉尘所致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比其他人群高[5]。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该煤矿井下作业工人肺气肿、陈旧性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尘肺等的患病率和井上工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煤矿井下煤尘已引起长期作业者肺部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陈洪权认为,对于X射线胸片影像改变即肺内小结节、间质纤维化所表现出来的影像要比病理反应要少而晚[6],所以本次调查的井下工人实际肺部病理表现可能更为严重,应加强监护甚至调离工作岗位。

    煤矿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包括由于吸烟和接尘等因素所造成的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病变[7]。接尘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的主要影响指标为FEV1.0,其次为FVC[8],二者可造成肺部的混合型损伤。而FEV1.0/FVC%主要反映了吸烟因素所造成的阻塞型肺功能损伤[9],本次调查显示,通气功能指标在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井下工人肺通气功能低于标准值,说明该煤矿井下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主要受煤尘影响。本次煤尘检测结果,井下总煤尘TWA为6.45 mg/m3,高于国家标准,印证了肺功能损伤主要由于高浓度的煤尘。虽然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吸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井下工人多来自农村,吸烟的量可能多于井上工人,对该因素未作调查,应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吸烟量及吸烟年限等变量对肺通气功能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更加明确FEV1.0/FVC%在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的主要原因。

    本次煤尘检测结果,井下总煤尘TWA为6.45 mg/m3,高于国家标准。井上总煤尘TWA为3.6 mg/m3,超限倍数为1.68,低于国家标准。因此,改进工艺,降低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加强工人的劳动保护,增强工人的防护意识及合理地安排工人的劳动与休息,对于降低肺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是最根本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林建平,林潮,蔡祥平,等. 某小煤矿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调查[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16(5):310.

    [2] 郑劲平. 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M].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512-513.

    [3] 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4] 梅仁彪,李颍. 高血压矿工血浆醛固酮表达水平的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24-426.

    [5] 许贵华,闫欣荣,刘景德,等. 锌剂治疗矽肺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3,6(4):227-228.

    [6] 陈洪权. 实践中对粉尘与尘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l,17(2):119-220.

    [7] 高晓东,献胜芬. 煤矿退养职工中煤工尘肺的X线胸片表现和肺功能关系[J].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24-825.

    [8] William GBG. Longitudinal pulmanory function losses in vermont granite workers [J]. Chest,1994,106(1):125-126.

    [9] 董吉良,廖雍玲,彭仁和. 水泥粉尘对肺功能影响测定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1,8(6):452-453.

    信息来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7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