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0:49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摘要: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情况,并指出粉尘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粉尘;在线监测;发展方向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都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煤矿粉尘,一方面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致使工人患尘肺病;另一方面粉尘浓度过高还潜伏着爆炸的危险。每年因为粉尘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极大,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家环保部和煤矿安全监察局对粉尘危害非常重视,对作业场所的粉尘排放浓度制订了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粉尘浓度,以减少粉尘危害。因此,及时有效地对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能更好地掌握粉尘浓度状况,进行有效的除尘和降尘,对确保人身安全和提高环境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对粉尘浓度的测量技术都做了大量研究,研制了一系列粉尘监测仪器,如粉尘采样器、直读式测尘仪、粉尘浓度传感器等。特别是粉尘浓度传感器的出现,解决了粉尘采样器、直读式测尘仪不能实时监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问题。
1 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测量方法
国外对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较早,主要有电容法、β射线法、光散射法、光吸收法、摩擦电法、超声波法、微波法等粉尘浓度在线测量方法。电容法的测量原理简单,但电容测量值与浓度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电容的测量值易受相分布及流型变化的影响,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1];β射线法虽然测量准确,但需要对粉尘进行采样后对比测量,很难实现粉尘浓度的在线监测;超声波法、微波法测量粉尘浓度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市场上成型产品较少。目前市场上主要采用光散射法、光吸收法、摩擦电法进行粉尘浓度在线监测,形成的产品较多,并成功地应用于烟道粉尘浓度测量和煤矿井下粉尘浓度测量上。
1.1 光散射法粉尘浓度传感器
光散射法原理:含尘气流可以认为是空气中散布着固体颗粒的气溶胶,当光束通过含尘空气时,会发生吸收和散射,从而使光在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光强减弱,粉尘浓度传感器就是通过探测变化的光信号,经过换算而实现粉尘浓度测量的,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采用光散射法测量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具有快速、简便、连续测量的特点。
图1 光散射法粉尘浓度传感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1.2 光吸收法粉尘浓度传感器
光吸收法原理:当光波通过线性物质时,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光波一部分被介质吸收,转化为热能;一部分被介质散射,偏离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剩下的部分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通过介质。透过部分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间符合朗伯一比尔定律。光吸收型粉尘浓度传感器以朗伯一比尔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入射光强与出射光强,经过计算得到粉尘浓度,其原理如图2所示。该法具有在高粉尘浓度情况下测量准确的特点。
图2 光吸收法粉尘浓度监测仪原理示意图

1.3 摩擦电法粉尘浓度传感器
摩擦电法测量粉尘浓度是近10a来国际上受重视的一种粉尘浓度在线测量方法。该方法是对运动的颗粒与插入流场的金属电极之间由于碰撞、摩擦产生等量的符号相反的静电荷进行测量,来考察与粉尘浓度的关系,其原理如图3所示。其特点是灵敏度高、结构简单、免维护。
图3 摩擦电法粉尘浓度监测仪原理示意图

2 国内外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现状
国外有代表性的产品为英国的Sims lin系列监测仪以及其升级产品OSIRIS粉尘传感器和计算机粉尘监测系统;德国丁达尔公司生产的TM系列粉尘仪;俄国研制的Ⅱ-101型自动测尘仪;日本柴田LV一5E、P5系列微电脑粉尘仪;美国研制的RAM系列实时粉尘监测仪、粉尘雷达和Auburn公司生产的3400型粉尘监测仪。其中Sims lin系列监测仪、TM系列粉尘仪、LV-5E、P5系列微电脑粉尘仪采用光散射法,Ⅱ-101型自动测尘仪采用光吸收法,3400型粉尘监测仪采用摩擦电法测量粉尘浓度。
国内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较晚,主要以采样器、直读式测尘仪为主,但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最先在国内开发出了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国内其他厂家也陆续引进、开发出了粉尘浓度传感器,其生产厂家有郑州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恒科技集团、南京富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各类测尘仪器的技术参数对比见表1。
表1 各类粉尘浓度传感器综合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外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大多采用光散射法原理,但在其测量误差、测量范围和工作电流上有所差别。国外仪器大多采用分段方式测量,而且工作电流较小,除Sims lin-Ⅱ之外,其他测尘仪的测量准确度较高,但粉尘浓度测量范围偏小。国内仪器测量范围宽、准确度低、工作电流大,其中GC10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测量误差达到了25%。
3 粉尘浓度传感器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国内粉尘浓度传感器主要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生产的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在市场上的应用较多,先后在安徽、山东、山西、甘肃、贵州、河南、辽宁、内蒙等多个省份使用。同时以该传感器为核心部件的ZPA-63S型粉尘浓度超限喷雾降尘装置,可根据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小进行设限喷雾:当作业场所粉尘浓度高于设定值时开始喷雾,低于设定值时停止喷雾,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喷雾降尘,节约了水、电。图4为粉尘浓度超限喷雾降尘装置示意图,表2-4为传感器现场测试数据。
图4 粉尘浓度自动喷雾装置示意图

表2 传感器在谢桥矿1412综掘工作面与采样器测试结果对比[2]

表3 传感器在许厂矿4301综采工作面与采样器测试结果对比[3]

表4 许厂矿4301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超限喷雾装置测试结果

从现场应用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测量误差≤15%,用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控制喷雾,动作灵敏、可靠,喷雾打开和关闭实现智能化控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采用光散射原理的粉尘浓度传感器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传感器工作电流偏大。由于传感器是挂接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上的,而监控系统中分站电源提供的电流有限,最大短路电流为350mA,额定电流170mA,如果传感器的工作电流过大,则在传输电缆上的损失电压过多,会出现分站带不动传感器的现象,如工作电流在250mA状态下,分站到传感器的最大距离只有700m,超过此距离,传感器工作将不正常,而目前大多数煤矿工作面距离都较远,一般都在2000m左右,因此采用光散射原理的传感器,将达不到传输距离的要求。据调查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制订粉尘浓度传感器的相关标准,将其工作电流限定在170mA,来解决传输距离的问题。二是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零点飘移严重、灵敏度降低等问题,需要经常进行标定,增加劳动强度。分析其原因,由于该系统采用的是光学原理,探测器部分易受粉尘污染,如不进行处理,就会导致探测器灵敏度降低,影响仪器性能。虽然有些厂家采用了一些处理办法,如在一定时间内对探测器进行清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但无疑增加了仪器的控制要求和尺寸,加工设计起来较为困难。
2)光吸收型粉尘浓度传感器在国外研究较多,在国内也有部分高校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但只是在实验室中应用,还没有形成产品。由于光吸收型粉尘浓度传感器只有在高浓度时,即在8000~15000mg/m3内测量较为准确,在低粉尘浓度范围内,测量精度差,并且光学系统易受污染,需要经常维护,因此该类传感器大多应用于烟道粉尘浓度监测中,在煤矿井下使用该类仪器较少。
3)摩擦电法测量粉尘浓度技术较新,国内研究较少,国外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少数国家进行研究,其主要应用在布袋除尘器泄漏检测上。但该方法受风速、粉尘颗粒粒径、磁场、粉尘性质等因素影响较大,要达到准确的测量,必须找出风速、粉尘粒径、磁场等因素对其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粉尘浓度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如下:一是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光散射原理的粉尘浓度传感器的工作电流,从而提高传感器到系统分站的距离;二是设计防止光学窗污染的气流通道结构,从而解决光散射法测量粉尘浓度的光学窗污染问题,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三是开发新型的免维护的摩擦电法粉尘浓度传感器。
5 结语
发展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的污染源监测水平和煤矿管理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粉尘浓度监测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为此,要加大对粉尘浓度监测技术的开发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应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试验条件,解决国内粉尘浓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开发新型的免维护的粉尘浓度传感器,不断提高我国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传龙.气固两相流颗粒荷电及流动参数检测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2]王自亮.粉尘浓度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4):24-27.
[3]侯宇刚,刘增平,崔琛.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企业的应用[J].采矿技术,2006,6(3):426-428.
信息来源: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05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