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职业性接触三氯乙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6:06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简称TCE)是一种有机溶剂,目前在深圳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用于电子、五金、电镀、印刷等行业。TCE的主要用途是金属表面的去污、脱脂、清洁。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都发生多起TCE中毒,甚至出现TCE中毒病人死亡事件,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由于TCE中毒病情严重、复杂,涉及皮肤、肝、肾、心脏多个器官受损,因此,本文收集2002~2003年深圳市发生的12例比较典型的TCE中毒病例,分析TCE中毒病人的职业接触类型、接触时间长短、主要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为全面了解TCE中毒病人的临床特点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TCE与毒病人 12例中毒病人发生在2002~2003年,其中男5人,女7人,年龄18~29岁,平均23.8岁;TCE接触工龄16~39d,平均28.4d。

    1.2职业接触情况 12例TCE中毒病人中9人在电子厂,2人在五金制品厂,1人在电镀厂。工人用含TCE的溶剂作为清洗液,擦洗电子、金属产品,以保持其表面光滑、清洁。从部分企业的清洗取样分析,TCE含量达83%~98%。12名中毒病人的工种分布是“清洗10人,包装2人。从调查中发现,清洗工人大部分是由于呼吸入车间空气中TCE蒸气所致,少部分是经呼吸道和皮肤两个途径接触TCE,原因是这些工人不戴橡胶或塑料手套而直接用手接触清洗导致TCE经皮吸收。从几个中毒病人所在单位的工作场所空气TCE测定结果看,TCE浓度有只有10~20mg/m3低于国家卫生标准(60mg/ m3),部分单位TCE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达数百mg/m3

    2结果

    2.1 主要症状  TCE中毒病人通常中是接触TCE2~5周后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发热等症状,继而出现因肢、躯干皮肤瘙痒、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中者可出现嗜睡,昏迷,甚至死亡。12例中毒病人出现头晕、头痛、皮肤瘙痒、发热的比例分别为91.6%、83.3%、100%和66.7%。

    2.2 主要体征 皮肤损害是TCE中毒的主要体征,发病早期表现为面部、颈、四肢皮肤潮红、皮疹、红斑,发病3~4d后进一步加重,向身体其他部位发展,患者可出现眼睑,面部肿胀,嘴唇与口腔粘膜溃烂、渗血,导致张口、进食困难。部分患者除四肢皮肤潮红、皮疹、红斑外,还可见皮肤水疱形成,或数个水疱融合成片,继而皮肤水疱破裂、渗出、皮肤结痂、表皮坏死脱落。12例中毒病人中具皮肤红斑、皮疹、水疱任意1项者分别为83.3%、91.6%和41.6%;除皮肤损害外,TCE中毒还引起肝脏肿大3人(25%)。

    2.3 实验室结果  对病人分别进行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氯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测定,ALT、AST、T-Bil异常率分别为91.6%、66.7%、41.6%;8人检查心电图(ECG)3人异常。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血常规检查,WBC升高2人,Hb和血小板基本正常。尿常规检查发现2人尿蛋白阳性。对10人尿中TCE代谢产物三氯乙酸(TCA)进行了测定,7人TCA超过正常值(0.08μm1/L,相当于13mg/L)。

    3讨论

    TCE在国外应用已有较长一段时间,许多学者对TCE毒性进行了研究。椐报道,TCE对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肝、肾、心脏、皮肤可产生一定的损害。我国对职业接触TCE引起的损害也有一些报道,如孔凌珍等报道,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二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张新建等报道15例三氯乙烯中毒病例调查分析。由于近几年深圳每年生TCE中毒病例,个别病人病情严重,甚至出现中毒死亡事件,因此TCE中毒成为目前深圳市最严重的职业卫生问题之一。                         

    TCE中毒病的临床表现虽有轻重,但主要表现基本上比较接近,病人常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发热、皮肤瘙痒。笔者调查的结果表明,中毒病人的皮肤损害是最主要的特点,大部分病人都有皮肤潮红、皮疹和红斑;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或多个水疱融合成片,皮肤坏死脱落。这种皮损往往在发病后3~5d出现,先从颜面部开始,继而扩展至颈、四肢、躯干。值得注意的是,TCE引起的皮损坏不同于接触性皮炎,不在接触TCE的局部,往往全全身性的,弥漫性的。从12例TCE中毒病人的体征看,12人全部出现皮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笔者认为皮肤改变是TCE中毒的特征性改变,在明确有TCE接触史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上述皮损,对于TCE中毒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TCE除引起皮肤损害外,另一突出的表现的是肝脏损害,笔者观察的12例病中,肝脏肿大3人,ALF、AST和T-Bil异常检出率分别是91.6%、66.7%、41.6%。其他作者也报道接触TCE而出现皮肤损害的病人往往同时合并有肝脏损害。如李来玉等报道,45例三氯乙烯引起皮肤损害者全部合并肝损害,丙氨酸转氨酶可高达2000U/L以上。房思宁等报道。14例病人中肝功能异常12例,ALT103~1753U/L,AST107~761U/L。

    关于TCE的职业接触剂量,现在仍然难解释的问题。有些人即使接触高浓度TCE也不一定发病,但少数人接触很低浓度TCE也会出现严重的皮肤损害与内脏损害。笔者收集的12例病例资料显示,有些患者接触TCE的浓度明显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只有儿 mg/m3或20~30 mg/m3。对于TCE中毒的发病机制,部分学得认为是由于TCE的过敏反应所致,用TCE及其代谢产物做斑贴实验阳性结果。有人认为TCE中毒病人在接触TCE2~5周后肝脏损害、发热、皮疹,可能属于IV型变态反应,但有些作者认为,IV型变态反应一般不会引起TCE中毒时个别病人出现的严重病情,即皮肤大片坏死剥脱,肝肾功能衰竭、病人死亡,因此IV型变态反应说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不能解释TEC中毒的多器官、多系统受损。实际工作中发现,即使在完全相同的工作环境,1组或1车间工人中,往往只有极少数工人可能发生TCE中毒。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人的不同体质所造成,即可能是由于体内某些代谢酶具有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个体再现出不同的生理生物活性,从而产生个体敏感性差异。

    因此,笔者认为,深入开展TCE中毒。对于筛选敏感人群,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