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两个毛巾厂纺织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2:3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噪声污染已被公认为当今社会的第3大公害,尤其是纺织行业生产环境的噪声更为突出,因其噪声的强度大,接噪人数多,且多为女工,所以了解噪声对纺织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加强对纺织工人的劳动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对淄博市某第三、四毛巾厂噪声强度大的织机、细纱两种噪声强度和工人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噪声测试 用国产ND-2型精密声级计及倍频程滤波器进行车间测试(测前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准认可),并按《工业企业噪声测试规范》对两厂织机、细纱两个工种生产环境噪声强度进行了测试(选点采用梅花式),并对有代表性的测点作了频谱特性分析。
1.2 查体 对两厂的织机工(简称挡车工)细纱两工种各项270名连续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了一般病史、职业史、耳毒药物询问和内科,耳鼻喉科(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常规心电图,听力检查;听力测定选用丹麦AS-72型电测听(测听前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准国际零级标准)并在本底在噪声低于35dB(A)的隔声隔内按七省噪声普查规定的《听力测试规范》进行听测。
2 结果与评价
2.1 测试结果 两厂两工种的生产环境及机型一致并各测试5个点,织毛巾车间的环境噪声强度为101~103dB(A),细纱生产环境噪声强度为89~92dB(A)均为中、高频特性。
2.2 查体结果 挡车工、细纱工工龄均为1~20a,平均工龄,分别为7.4、7.1a,以1~11a工龄者居多,分别为72.3%、74.5%。自觉症状:以神衰综合症进行统计、分析,其检出率见表1。
表1 两厂两工种不同工龄纺织工人神衰综合症检出情况比较

从表1看出,神衰综合症检出率虽工龄的增长而增加,挡车工高于细纱工。
体征:挡车工有5例中度耳聋者,检出率为1.9%,其中工龄5~10a1例,15a以上的4例,无重度耳聋,细纱工仅有轻度耳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检出率挡车工分别为2.6%、1.54%、1.9%,细纱工分别为1.5%、4.8%、0.7%,这些症状不但检出率较低,且与工龄、噪声强度无规律性的关系,高频听力损伤,轻度耳聋,心电图异常、低血压检出率较高,见表2。
表2 两厂两工种不同工龄纺织工人主要体征检出情况比较

从表2可看出,高频听力损伤和轻度耳聋检出率虽工龄的增长而增大,5a以下工龄且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明显低于5 a以上,各工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挡车工5a以下工龄组轻度耳聋未检出,挡车工各工龄组的高频听力损伤和5a以上各龄组轻度耳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细纱工,两工种工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工种和噪声强度的关系无规律性,但5a以下工龄组检出率较高。特别挡车工均高于其他各工龄组。
低血压检出率随工龄增长和噪声强度加大而减少,两工种工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
3 讨论
噪声的危害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分为特异性危害和非特异危害,国内外学者认为听觉系统的危害是一致的,且随工龄的增长和噪声强度的加大而加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其对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听力、神经系统的影响为重。且与工龄、噪声的强度成正比。噪声对非特异性的危害,尚待进一步探讨。从调查的结果还可以看出,噪声对工人的危害,大多在5a以后明显加重,所以对5a内工龄的接噪人员的劳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加强工人的防护教育,采取适当措施及工艺设备的改造将对防止噪声的危害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 小结
本文报道了挡车工、细纱工两工种接触噪声的强度,不同强度的噪声对工人身体健康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噪声对工人听力和神经系统的危害和接触时间、噪声的强度成正相关。同时还表明了5a后症状明显加重,所以提示对5a内工龄的工人加强个人防护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