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心肌酶谱改变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1: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四乙基铅为无色油状略有水果香味的液体,常温下极易挥发,有很强的脂溶性,曾长期用作汽油抗爆剂。因其强烈的神经毒作用,已被新型低毒抗爆剂取代,故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病例比较少见,而有关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尚未见报道。2003年,某化工厂因生产合成四乙基铅而发生一起急性四乙基铅中毒事故,造成18人中毒。检测中毒者心肌酶谱,其中6名重度四乙基铅中毒者心肌酶谱升高。我们对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做了血清心肌钙蛋白I、心肌钙蛋白T定性测定,旨在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升高在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中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6名中毒者均为男性,年龄27~35岁,累计接触工龄7~31 d,其中z名中毒者属间断性反复接触,潜伏期不易确定,潜伏期最短者为2d。依据国家标准,经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中毒诊断组讨论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其中5例临床表现为急性精神病型,1例临床表现为昏迷型。4例经积极治疗基本痊愈,另2例分别于中毒第15天和第30天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6例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肝、脑、心、肌肉及结缔组织等病史。

    2 实验室检查

     6名中毒者于住院后第15天,第20天,第23天,第26天,第29天,第32天,第39天,第43天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3ml,及时分离血清进行检测。其中4名痊愈者心肌酶谱见表1和表2。检测仪器采用日本产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心脏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旷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天冬氨酸氪基转移酶(AST)。检测用试剂由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提供。对6例中毒者进行心肌钙蛋白I、心肌钙蛋白T定性测定。

    表1 四乙基铅重度中毒4例血清CK、CK-MB、AST的改变

    

    表2 四乙基铅重度中毒4例血清LDH、α-HBDH的改变

    

     由表1、表2可见,4名中毒者心肌酶谱值均升高,且中毒程度越重,心肌酶值升高越明显,中毒后第30天达最高值,CK高于正常9~50倍,CK-MB高于正常3.5~19倍,LDH高于正常2~3倍,α-HBDH高于正常1.5~3倍,AST高于正常4~9倍,第43天心肌酶谱基本恢复正常。6名中毒者心肌钙蛋白I、心肌钙蛋白T定性测定均为阴性。2例死亡病例在中毒后测定心肌酶谱值为CKl336~3624 U/L,CK-MB101~272 U/L,LDH 467~491 U/L, α-HBDH 261~276 U/L,AST 134~201U/L,(因检测次数较少未列入表内)。

    3 讨论

     四乙基铅是一种剧烈的神经毒物,在职业活动中以呼吸道吸入为主,进人体内后转化为毒性比其高100倍的三乙基铅。三乙基铅与中枢神经组织有高度亲和力,抑制脑中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导致脑组织缺氧,重度中毒者表现为严重失眠、精神异常、震颤、步态不稳、抽搐、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CK、CK-MB、AST、LDH及α-HBDH等酶通常称之为心肌酶谱。这些酶主要存在心肌、骨骼肌中,有的还存在于肝脏、脑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受损时,即可出现其含量升高。其中CK-MB、α-HBDH在心肌细胞内含量最高,特异性比较强,假阳性少,在心肌损伤时,血清CK-MB、α-HBDH活性显著升高。6名重度中毒者心肌酶谱值均明显升高,高于正常数倍至几十倍,且血清CK-MB、α-HBDH也升高。2例死亡病例早期心电图显示局部心肌缺血,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并有广泛性心肌缺血、左室肥大劳损、窦性心动过速,说明四乙基铅中毒可致心肌损伤。研究报告指出,肝病和心肌疾患均可引起α-HBDH活力升高,但HBDH/LDH的比值可以帮助诊断,正常比值为0.67,急性心肌损伤者>0.8,而肝病患者<0.6。该6名中毒患者HBDH/LDH比值大于0.8,也说明了重度四乙基铅中毒者存在心肌损伤。但此种心肌损伤是四乙基铅中毒直接作用心肌的结果还是间接作用结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有研究认为,机体缺氧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总含量或活力降低,引起超氧阴离子浓度升高,导致需氧生物体的各种损伤,而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可表现为心肌损伤、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各类心律失常。心肌钙蛋白T、心肌钙蛋白工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最为理想的标志物,6名中毒者的心肌钙蛋白T和心肌钙蛋白I定性测定均为阴性,我们认为,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者心肌损伤可能为毒物间接作用的结果而非毒物直接作用于心肌的结果。

     血清心肌酶也存在于骨骼肌的组织中,特别是CK,当骨骼肌组织受损伤时,其活力也会异常增加。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时,四肢震颤、持续或间断抽搐导致骨骼肌的缺血缺氧,再灌注后,组织利用重新得到的氧作为电子受体,释放大量自由基而损伤细胞膜,致使骨骼肌细胞内大量的心肌酶溢出,这也是导致心肌酶谱值增高的原因之一。本次事故有18人中毒,其中轻度中毒11人,属重度中毒但症状轻者1人(临床无抽搐、谵忘等症状),检测其心肌酶谱值无增高。亦证实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者抽搐时骨骼肌损伤是血清心肌酶谱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临床观察结果还显示,6名重度中毒者心肌酶谱值升高至峰值的时间及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与中毒者临床表现相一致。即随着病情的发展,心肌酶谱值逐渐升高,中毒后第30天达最高值,随着病情的好转,心肌酶谱值逐渐下降。因此,在救治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患者时,动态观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对中毒程度的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