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防护用品采购中,我们不要低价,不需要厂家开展公关,要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在日前举行的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座谈会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安全处处长包斯,针对劳动防护用品生产、销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是说。<?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在这次座谈会上,一些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采购企业的代表纷纷发言,就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使用和市场监管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行业标准亟须提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北石油分公司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在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使用中的做法。这两家中央企业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配备发放、使用以至报废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采购环节,这两家企业都采取招标的做法。中石油华北分公司对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有资质审查、考察过去服务表现等审查手段;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则不定期地对定点供应单位进行审查,同时利用本单位的检测设备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验。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不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挡在了企业门外。
但是,和其他一些企业一样,这两家中央企业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即同一种产品,不同企业产品的价格相差悬殊,而且其中一些价格很低的产品也有相关证件,难以正确判断产品的性价比,使得招标单位很为难。中石油华北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如果价格差别很大的产品都属合格产品的话,那么有可能是这类产品的标准定得太低了。因此,需要尽快提高标准。
华龙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振国认为,有关阻燃服、抗静电服、抗油拒水服等特种防护用品的标准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上,使得一些生产力水平很低的企业也进入了劳动防护用品行业,不利于行业的进步和市场的规范。无锡市成龙制衣厂厂长黄振龙说,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把安全理念运用到生产、销售中去。
生产企业要自律
以生产防护服和职业装闻名的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认为,由于防护服和职业装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许多原本生产普通服装的企业纷纷转向生产防护服和职业装,造成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为行业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她认为,中国这个产业工人众多的国家,需要也有能力打造防护服和职业装行业的世界名牌。
面对标准低和标准不完善的局面,一些与会者认为,规范劳动防护用品市场,除了要借助政府的力量,还要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杨振国建议,防护用品生产厂家联合起来,以行业组织的形式来研究、解决某些问题。
曾经在原商业部长期负责劳动防护用品流通工作的沈润娥建议,要完善、发挥有关协会的作用,构建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交流平台。她认为,协会的作用不可忽视,协会这个平台的作用发挥好了,可以协助政府在落实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沈润娥说,我国的一些特种防护用品在质量上和国外同类产品没什么区别,因此,应抓住机遇,发挥好相关协会的作用。
对各方代表提出的问题,国家安监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国家对总局1号令的宣传贯彻,继续把好特种防护用品的准入关,加大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检查力度,细化监管措施,使之制度化。有关负责人还透露,将开展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的修订工作,解决个别行业没有配备标准或是标准偏低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