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高原地区672例尘肺患者死因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0: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1 前言
     粉尘对作业工人的危害历时已久。我国宋朝即有记载并指出,采石人所患的肺部疾病是由于“石末伤肺”所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通过群防、群治和技术攻关,不少厂矿的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已接近或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基本上改变了建国初期那种粉尘浓度高,矽肺发病工龄短,进展快及死亡率高的局面。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经济成分,尤其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大量产生,小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普遍存在无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特别是乡镇小煤矿,职业危害十分严重,又出现,大量尘肺病例,并且呈现发病年龄小,发病工龄短,病程发展快,发病率高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仍是尘肺病大国,尘肺病人数、接触粉尘作业人数都居世界首位。截至2002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万余例,累计死亡近14万人,其中煤炭行业累积尘肺病患病人数达25万以上,占全国已检出尘肺病人数的49%。由于企业申报不全,实际煤炭行业尘肺病患病人数要远远超过上述数字,而且每年以数千人的数字在增长。有学者报道,我国平均每年新增职业病患者1.5万人左右,其中新增尘肺病1.2万人左右。按此计算,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15年我国尘肺病将达到72万人。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为2 000~4 500 m(平均海拔>3000m)。目前,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造成的尘肺是青海省的主要职业病。有文献报道,青海省尘肺病平均发病工龄为16.8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7.6岁,并且高海拔气候条件对尘肺病的死亡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高原地区尘肺患者死因特点及其规律,笔者的研究课题收集了青海省1955—2005年间诊断的2 942例尘肺患者的有关资料,对不同期别尘肺患者的病死率进行了分析,并对672例已死亡病例的死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高原地区尘肺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1955--2005年间经青海省尘肺诊断组按国家《尘肺病诊断标准》确诊的2 942例尘肺患者。
    2.2 资料来源
     按全国统一设计制定的调查表《尘肺病历卡》,逐项填写,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开始接尘时间、工种、暴露时间、尘肺种类、诊断时间及诊断变更情况、发病年龄、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按照调查表内容对尘肺患者死亡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
    2.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2 942例尘肺病患者及672例死亡病例的各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从1955—2005年间青海省尘肺诊断组按国家《尘肺病诊断标准》共确诊尘肺患者2942例,现已死亡672例,现患2270例。尘肺种类为7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棉尘肺、水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炭黑尘肺。其中以矽肺和煤工尘肺最为严重,占尘肺总数的93.88%。
     尘肺主要分布于煤炭、建材、矿山建设3个工业系统,占93.1%,截至2005年底,在2 942例尘肺患者中,Ⅰ,Ⅱ,Ⅲ期尘肺患者分别占54.08%,34.06%,11.86%。
    3.2 不同期别尘肺病患者死亡率及构成比
     至2005年底,在2942例尘肺患者中.尘肺病患者死亡672人,病死率达22.84%,而且不同期别尘肺病患者的病死率随着期别的增高而升高。从不同期别患者死亡构成情况看,Ⅱ期尘肺患者死亡构成比最高,占39.58%(见表1)。
    
    3.3 尘肺死因构成情况
     高原地区尘肺患者死因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可见,构成尘肺死因前3位的是肺源性心脏病、尘肺和肺结核,其构成比分别为37.35%,19.49%,10.27%。从年代发展来看,矽肺患者死因构成情况为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肺结核为第一死因,80年代以尘肺为主,到90年代肺心病则成为第一死因,肺结核退居第3;而煤工尘肺患者从60年代、70年代到90年代一直以肺心病为第一死因。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不同年代的平均死亡年龄随着年代的推移而延长(见表3)。
    3.4 尘肺患者死亡年龄分布情况
     尘肺患者从死亡年龄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40~49岁、50~59岁、60~岁组,占整个死亡总数的92.26%(见表4)。
    
    3.5 尘肺死亡寿命损失情况
     从尘肺死亡寿命损失情况看,尘肺患者30~39岁死亡组平均寿命损失35年,40~49岁死亡组平均寿命损失25年,50~59岁死亡组平均寿命损失15年,60~岁死亡组平均寿命损失5年,尘肺患者人均寿命损失约15年。
    4 讨论与分析
     目前,青海省共存在尘肺种类7种,分别为:煤工尘肺、矽肺、石棉尘肺、水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炭黑尘肺,其中以矽肺和煤工尘肺最为严重,占尘肺总数的93.88%。对青海省50年来尘肺死亡情况分析表明,尘肺病死率为22.84%,与全国平均尘肺病死率23.85%水平相近。高原尘肺患者的死因顺位依次为肺心病、尘肺、肺结核等。
     在矽肺和煤工尘肺两种主要尘肺中,煤工尘肺患者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至今死因一直以肺心病居首位,而矽肺患者在60年代、70年代以肺结核为第一死因,80年代以尘肺为主,到90年代肺心病也成为矽肺的第一死因。
     高原地区尘肺患者的死因顺位与平原地区不同,第一死因肺心病占尘肺全死因的37.35%,显著高于平原地区(5.0%~21.48%)。有学者报道,在高原地区工作,由于氧分压低,会引起人体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性改变。长期慢性缺氧会引起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功能紊乱,极严重的缺氧,可使人体呼吸减弱,甚至停滞。
     高原地区尘肺患者第一死因为肺心病的原因,可能是青海省地处高原,平均海拔>3000m,在高海拔地区由于低气压性缺氧可引起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所致。此外,随着海拔的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递增,使得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右心负荷持续增加,也可能是造成肺心病死因构成比增加的原因。
     从我国尘肺普查资料来看,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诊断为尘肺者相比,矽肺平均发病工龄从9.45年延长到26.25年,煤工尘肺从16.24年增长到24.72年,说明我国尘肺发病工龄逐年增长。
     青海省尘肺平均发病工龄为16.79年,平均发病年龄47.59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青海省60年代、70年代尘肺平均死亡年龄为(49.92±8.92)岁,80年代为(57.79±8.12)岁,90年代为(63.26±7.89),说明尘肺平均死亡年龄随着年代的增长而延长。全省尘肺平均死亡年龄(60.24±8.78)岁,与全国平均水平(50.72岁)相近。尘肺患者30~39岁组平均寿命损失35年,40-49岁组平均寿命损失25年,50~59岁组平均寿命损失15年,60~岁组平均寿命损失5年,尘肺患者平均寿命损失约15年。
     上述结果表明,尘肺病作为青海省的主要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而,为有效地保护职业人群。应加大劳动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尘肺患者的健康监护,积极预防并发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特别是肺心病已成为高原地区尘肺患者的首位死因,提示在今后高原地区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应加以重视,以降低尘肺患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5 结论
     1)青海省共有7种尘肺,其中矽肺和煤工尘肺占尘肺总数的93.885。
     2)青海省尘肺平均发病工龄16.79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青海省尘肺病死率为22.84%,与全国平均尘肺病死率水平相近。
     4)青海省尘肺患者平均寿命损失约15年。
     5)高原地区尘肺患者的首位死因为肺心病,在今后高原地区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信息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7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