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苏州地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6:2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为了解苏州市职业卫生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职业病防治对策,我们对2005年开展的全市职业卫生现状普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剖析在职业病防治管理中存在的职业卫生监管模式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 苏州地区经济发展特征与职业卫生现状

1.1 苏州地区经济发展特征

    近年来,苏州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逐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三足鼎立”新格局。至2006年苏州GDP总 量已达4 820.3亿元,位列全国第四位。经济发展凸显几大特征,一是外资企业高速增长,增速居各经济类型首位,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拉动苏州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二是民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55%以上。三是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正使“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 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个私经济愈来愈成为苏州地区乡镇企业新一轮发展的希望。

1.2 职业卫生现状

    为了掌握苏州市工业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规划提供客观真实依据,2005年开展了全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普查工作。共 调查了22175家企业,其中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有13728家,占61.9%;严重职业病危害企业为2537家,占18.5%;职工总人数为1 438 807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为321779人,占22.4%;其中接触毒物88455人,接触粉尘67568人,接触物理因素157852人 ......


2.5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有待进一步加强

    部分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法》一无所知,虽然各部门在近几年中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有形成严肃的法制氛围。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凡事均由条线布置的格局已经打破,而行业协会、工会组织等尚不健全,《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不够,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理解不透,职工自 我保护意识不强,影响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3 建议

3.1 加强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体系,各级安监、卫生、劳动保障、经贸、工会等部门密切协作,完善职业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强化相关部门的职 业安全卫生行政监管职能,建立职业卫生工作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自律、民主管理、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机制。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生产工艺、改良劳动用工制度,控制职业病危害。

3.2 完善监管机制,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

    加快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的建设,各级政府重视职业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保证正常开展工作的经费。各级安监、卫生、劳动及相关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整治检查、隐患举报检查、事故检查等多种方法对存在职业病危 害的企业保持高压态势。突出重点、分类治理,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在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危险度分析,分为A、B、C三类分类实施卫生监督。做到职业卫生监管的多元化,加快“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

3.3 从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制度

    各级政府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与审查纳入行政审批中,各项目审批部门严格把好职业病危害企业市场准入关。计委、外经委、经委、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局、环保局、公安局、总工会等部门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立项、审批、监督等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互相通报,未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查不得办理营业执照,切实 把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

3.4 切实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

    建立苏州市地方财政、工伤保险基金、企业、社会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用于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队伍建设和相关技术发展。督促和引导企业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保证各项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企业按规定按生产成本5%提取职业病防治经费。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职业病防治,形成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多渠道投入职业病防治的良好局面。

3.5 完善职业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支撑水平

    结合卫生监督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职能分工明确、规模适度、精干高效、集职业病预防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职业卫生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职业卫生技术指导、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职业病预防控制 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完善苏州市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苏州市化学应急救援体系、化学应急救援网络平台,探索预防重大职业中毒的有效措施,提高重大职业中毒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制定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对专门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预防、信息监测、报告、控制、应急救 治等的能力,培养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职业病防治专业队伍。

3.6 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力度

    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该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多种媒介,采取专题报道、培训教育、新闻发布、知识竞赛、座谈会、发布公益广告、散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宣传教育活 动,以典型案例阐述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可预防性,使《职业病防治法》逐步深入人心,使用人单位、劳动者知法、懂法,提高用人单位自觉守法和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7 推行工业产品职业病安全认证制度(ODS)

    ODS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 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基本的职业卫生条件审查,有保护劳动者基本职业卫生安全的合格措施。② 劳动者工作场所必须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③ 建立完善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工制度符合《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④ 工业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不得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是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1]。推行ODS市场准入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除职业病危害,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健康。

4 参考文献

[1]黄志权.探索职业病防治工作新思路[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3):227-228.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