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氯气中毒
毒理:
急性中毒多由意外事故所致,且常为群体中毒,由于它使用广泛,故发生这类重大化学事故也较多。如1981年波多黎各San Juan市某化工厂2000 kg(2吨)氯气泄漏,造成2000人中毒;同年墨西哥铁路运输泄漏90 000 kg(90吨),1000余人中毒,死亡9人;1982年德国Walsum市某化工厂泄漏10 000 kg(10吨),240人中毒、死亡;同年美国西弗吉尼亚运输管道泄漏8分钟,503人中毒,死1人;1996年巴基斯坦运输氯气泄漏,也造成大型中毒事故。我国也有类似事件,最大一起为温州某化工厂泄漏中毒事故;东北某车站也曾发生运输泄漏中毒,造成当事者和围观群众集体中毒。对此应引以为戒,预防为主,并做好灾后抢救工作,减少损失。此外,近曾有将洁厕灵与含氯石灰(漂白粉)混用,释放出氯气致中毒。氯气易溶于水,可迅速附着于眼及呼吸道黏膜表面,夺取黏膜水分中的氢,形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前者具刺激和腐蚀作用;后者生物活性强,可穿透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与通透性,引起充血、水肿甚至坏死;深入下呼吸道和肺泡,则导致支气管和气血屏障组织通透性增加,造成化学性炎症和肺水肿。此外,次氯酸还可与半胱氨酸的巯基起反应,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尚可通过迷走反射,引起心脏骤停或喉头痉挛而造成猝死。
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有流泪、咽部疼痛、鼻烧灼感等刺激症状,继之有呛咳、胸闷、气短、咯痰、恶心等不适。检查见眼、鼻及咽有轻度充血,两肺散在干啰音或哮鸣音,亦可有少许湿啰音。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多以下肺野为著,经治疗数天后症状消失。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尚有头痛、胸痛、阵发性干咳伴胸骨后疼痛及(或)声音嘶哑。检查见鼻腔及咽喉黏膜肿胀充血,肺内有较多干湿啰音或哮鸣音,呼吸、脉搏增快。胸片在上述轻度中毒改变的基础上,两肺野内中带沿肺纹理出现不规则片状模糊影,或有广泛网状影,或有散在细粒影,肺野透明度降低,或有单个与多个局限性密度增高阴影,其改变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肺泡性肺水肿相符,经治疗症状逐步好转,10日左右痊愈。
(3)严重中毒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胸部有紧束压迫感,躁动不安,呼吸困难,明显发绀,甚至出现昏迷、休克,或出现气胸、纵隔气肿、心肌损害等并发症。X线胸片示大片密度增高阴影或大小不一和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经治疗大多数病例可于3~4日内病情趋稳定,治愈后无后遗症,个别病例发展成为ARDS。也有的病例于吸入氯气12~24小时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另一种形式为吸入过高浓度的氯气,引起声门、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中枢抑制而致“闪电式”死亡,尸检肺部找不到是以造成死亡的病变。
急诊处理:
1.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急救者进现场应注意自身保护,有条件应载供气式防毒面罩。患者体表或眼内有液气污染者,脱除衣物后立即持续清洗(用清水或弱碱性液),给患者吸新鲜空气,凡有刺激症状者均应静卧、保暖,密切观察24小时,并予吸氧,必要时应定时摄X线胸片观察。
2.凡有喉、支气管痉挛者,应给氨茶碱缓慢静脉注射及(或)雾化吸入异丙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窒息者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3.凡胸片和临床表现有肺水肿倾向的患者,应早期按中毒性肺水肿的治疗方法处理。已发生肺水肿的病例,更应积极作抗肺水肿急救;转变为ARDS者按该症抢救。
4.对症处理休克、呼吸衰竭和防治呼吸道继发感染。
5.眼及皮肤被液氯灼伤初步用清水冲洗后,应再用2%~4%碳酸氢钠液清洗,然后用抗生素及可的松眼膏涂眼。皮肤除用碳酸氢钠外,尚可用3%氨水洗,然后再按化学烧伤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