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环氧丙烷(氧化丙烯,甲基环氧乙烷)中毒
毒理:
生产过程中不注意防护,造成皮肤污染是引起皮肤损害的主要原因。急性中毒极少发生,偶因生产事故造成环氧丙烷大量泄漏或因违章作业致短时间大量吸入环氧丙烷蒸气所致。其毒性较环氧乙烷小,以刺激作用为主,兼有轻度麻醉及原浆毒作用。其毒作用可能与体内组胺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增加有关。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高浓度吸入后数分钟即可中毒。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继而可有呼吸困难、剧烈头痛、头晕、软弱无力、腓肠肌痉挛、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及腹泻,重者躁动不安、谵妄、昏迷。病程中可见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损害、消化道出血、中毒性肠麻痹以及肝肾损害等。
(2)局部损害:皮肤直接接触可受刺激,引起红肿、疱疹,严重者致皮肤坏死。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引起角膜灼伤。
急诊处理:
1.急性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按一般急性中毒原则处理,积极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
2.皮肤污染者立即去除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清洗皮肤;皮肤损害早期可用炉甘石洗剂,渗液多时宜用苦参洗液或3%的硼酸溶液湿敷,以后按病情可用糊剂或软膏类。
3.病程中尚可给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内服或静脉注射,如氯苯那敏4mg,每日3次,阿司咪唑每日10mg1次,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缓慢注射,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100mg/d,地塞米松口服0.75~3 mg,每日3次,静脉滴注5~10mg/d。
4.眼内溅入者立即用清水或0.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疼痛明显者可用1%丁卡因(的卡因)溶液滴眼,并用抗生素和可的松眼药水滴眼。
可用抗组胺类药物和硫代硫酸钠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