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苯中毒
毒理:
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大部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部分在体内氧化后生成酚类物质,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等结合,经肾脏排出。苯属中等毒类,急性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醉,对呼吸道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吸入苯蒸气浓度24g/m330分钟或64g/m35~10分钟可致死,成人口服致死量约10 ml。慢性中毒主要作用于造血组织及神经系统,已肯定苯可致白血病。
临床表现:
1.有大量苯蒸气吸人、皮肤苯污染或有误服本史。
2.临床特点
(1)神经系统:头痛、眩晕、耳鸣、复视、步态蹒跚、酩酊感、嗜睡,重症者可有抽搐、昏迷、呼吸中枢麻痹、谵妄、幻觉及脑水肿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周围神经损害;吸人高浓度者可发生“闪电样”死亡。
(2)呼吸系统:主要见于吸入中毒,可出现咳嗽、憋气、胸闷,重者出现肺水肿,多伴有眼刺激症状。
(3)循环系统:面色潮红、心悸、血压下降,可发生休克、心肌炎、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心电图可见一至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口服患者症状较重。偶有肝大、氨基转移酶升高。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以后恢复正常;偶有降低者。
(2)血中苯含量、尿酚、尿葡萄糖醛酸可增高,但急性中毒抢救时不应强调化验而延误治疗。
(3)尿无机硫酸盐占,总硫酸盐的70%以下。此硫酸盐指数下降,可供诊断参考。
急诊处理:
1.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清新场所,脱去污染衣服,以温肥皂水清洗皮肤,注意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口服中毒者应及时洗胃。
3.葡醛内酯(肝太乐)300~500 mg及维生素C1.0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加速与苯的代谢产物酚类结合。
4.对症治疗 烦躁不安可用异丙嗪25~50 mg肌内注射。抽搐可用苯巴比妥0.1g肌内注射,或10%水合氯醛20 ml加温水20 ml灌肠。呼吸衰竭用二甲弗林8mg或洛贝林3~6 mg肌内注射。呼吸停止应立即人工呼吸。如元心搏骤停,禁用肾上腺素,以免诱发心室颤动。昏迷者应积极防治脑水肿,可用50%葡萄糖60 ml或20%甘露E250 ml静脉注射,每日2~3次。休克者在补足血容量基础上,可先给去氧肾上腺素(苯福林、新福林)10 mg肌内注射,再将升压药加人输液内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眼灼伤应以温水彻底冲洗,并用诺氟沙星滴眼液和可的松眼液滴眼。对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可用鲨肝醇(每次100 mg,每日3次)、维生素B4(每次20 mg,每日3次)、肌苦(每次0.2g,每日3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