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四氯乙烷中毒
毒理:
四氯乙烷在氯代烃类中毒性较高,其毒性约为氯仿的3.5倍,四氯化碳的9倍;对中枢神经有麻醉和抑制作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实质脏器有广泛损害;严重者可致肺水肿、呼吸衰竭、肝大以及心脏、肾脏损害。四氯乙烷主要经呼吸道及胃肠道吸收,也可经皮肤黏膜进人体内。吸入浓度2000~3000 mg/m3可致严重中毒。
临床表现:
1.有吸入、误服或皮肤接触该品史。
2.临床特点 短时期吸入可表现为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并有头痛、恶心、上腹部不适、眩晕等症状,其发展可分四期:Ⅰ期:食欲减退、疲乏、头痛、呕吐和腹绞痛。Ⅱ期:出现黄疸,有时粪便呈陶土色,可有便秘、体温升高、极度疲乏、呕吐,出现蛋白尿和下肢水肿。Ⅲ期:肝大和压痛,黄疸剧增,并可出现肝性脑病。 Ⅳ期:腹水期。 尸检证明,基本损害是肝脏的急性坏死,表现为红色或黄色肝萎缩;脑水肿和出血;心脏扩大;肺瘀血、水肿,胸膜出血;肾水肿和脂肪变性。
急诊处理:
1.中毒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积极抢救。
2.应密切注意肝、肾功能变化,及时采取保护肝、肾措施。
3.予以含巯基药物(L-半胱氨酸每日2次,每次200 mg肌内注射)。
4.中毒性肝炎的治疗同急性病毒性肝炎。
5.少尿及尿闭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其他抢救措施参阅四氯化碳中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