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四氯化碳中毒
毒理:
四氯化碳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黏膜吸收;呼吸道吸收快,皮肤吸收次之。吸收后贮于脂肪、肝、骨髓、骨、肺等组织中,其中50%以原形从肺排出,尿、粪中仅排出少量。该品对皮肤、黏膜均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似氯仿的麻醉作用。对肝脏毒性较大,对肾脏可致混浊肿胀、脂肪变性甚至肾衰竭。日服数毫升或吸入200 mg/m3浓度时可致死。
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可有头痛、头晕、精神恍惚、步态蹒跚,重者可有抽搐、昏迷、呼吸抑制,也可发生周围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
(2)消化系统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大、黄疸,甚至肝性脑病。
(3)泌尿系统出现腰痛、尿少或尿闭,重者可致肾衰竭。
(4)吸入蒸气中毒者可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酸中毒、心肌损害、休克。 实验室检查 尿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管型。肝肾功能可出现异常,特别是氨基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可增高。在中毒后24小时内测定血、尿或呼出气中四氯化碳含量有参考价值。
急诊处理:
1.吸入中毒患者应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必要时给氧,以温水或2%碳酸氢钠彻底冲洗眼及皮肤。
2.误服患者应立即催吐或以1:2000高锰酸钾液或2%碳酸氢钠液洗胃。
3.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以保护肝、肾,促进毒物排泄,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首用250 ml,以后每12小时250 ml,持续5日),可减少肾脏损害。尿少或尿闭时应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
4.给予解毒剂L一半胱氨酸,每次200 mg,每日2次,肌内注射。
5.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 ml。
6.肾衰竭可及时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7.保肝治疗,给以葡醛内酯、维丙胺等。
8.早期即用糖皮质激素,并予广谱抗生素以防治继发感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