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标准化需求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2:5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摘 要】 通过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及其基础数据结构标准化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发现要建立及时有效、高度共享、全国统一的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主要存在着不同信息系统间存在信息孤岛和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危害监管部门之间数据结构及基础报表等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对基础数据元的标准化,采用基于数据元的数据共享模式,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对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基础报表的标准化来统一不同地区不同监管部门间的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此外,基础数据元和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标准化为其他系统提供标准接口。笔者还提出基础数据元、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基础报表的标准化方法。
    【关键词】 职业危害;数据结构;标准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0 引 言
    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全国(缺陕西,不含西藏)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1519例,其中尘肺病8783例,占诊断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25%,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由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进展缓慢。而采用报告数据和人工采集数据的传统监管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周期长,正确性较差,常有漏查现象,很难满足对职业危害全面、及时、连续、系统、动态监管的要求。
    卫生部在2003年“非典”之后,建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因登记报告、计划免疫、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监测的平台系统,还开发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信息系统”来保证按时完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郑州科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发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系统”,但这两个不同地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没有联系,采用的数据结构、平台等也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襄樊市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系统,但主要功能仅限于职业危害事故的报送和统计、检测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的简介和联系方式,而并没有涉及如事故的管理方法、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价与控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等相关的职业危害监管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内外对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的相关文献非常少,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及时有效、高度共享、全国统一的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成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当前我国运行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环境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等不仅不同系统之间互相独立,平台不统一,数据库异构,系统中的信息分类和数据结构更是各有特色,互不兼容;而且单个系统的不同区域或不同部门采用的数据结构或数据格式也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实现共享,导致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笔者参考廖海江提出的基于数据元管理的数据共享模式来解决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共享问题,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标准接口;通过建立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结构标准来统一不同地区职业危害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为建立及时有效、高度共享、全国统一的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标准化需求
    1.1 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标准化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不同业务领域运行着众多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虽然它们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许多重要依据,但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发挥其作用受到大大限制。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表现为:不同领域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交换、共享;管理部门难以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数据表达的角度上来说,信息孤岛主要原因是不同行业、地区和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标准化体系的支撑。因此,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的标准化应从行业、部门、地区3个方面的标准化进行考虑。具体情况如下:
    1)行业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整合现有的职业卫生、环境保护、重大危险源、劳动保障以及社会保险等信息资源。即在一个系统中能够同时整合不同信息系统,避免企业、监管部门重复输入像企业基本信息等共性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避免了共性信息的冲突和不一致的问题,为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提供依据。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要参考企业现行的其他领域的信息系统采用的标准,尽量实现和企业其他领域信息系统的兼容;同时,对企业其他领域信息系统中未进行标准化的部分进行标准化,为企业其他领域信息系统提供标准接口。
    2)部门标准化目的是整合各级职业危害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统一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基础报表,实现不同职业危害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职业危害基本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不同职业危害监管部门之间的办公效率。
    3)地区标准化目的是统一全国不同地区职业危害信息资源,国家、省(市)、区(县)以及企业采用统一的职业危害信息资源和统一的基础报表,从而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为行政部门的高效办公奠定基础,为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以及满足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由图1可知:不同行业、部门、地区之间有一部分交集数据元,也就是在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时必须要实现标准化的部分,通过对该部分数据元的标准化可以实现不同行业、部门、地区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兼容企业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该公共部分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如用人单位名称、经济类型、所属行业、法人单位代码、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联系电话、职工人数等。
    
    1.2 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标准化需求
    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数据结构标准化包括企业不同领域信息系统的兼容和不同地区各级职业危害监管部门之间的统一两个方面的功能需求。
    1.2.1 企业不同领域信息系统的兼容
    整合企业不同领域信息系统是为企业进行信息整合,虽然重大危险源、环境保护、职业卫生、社会保险等由不同部门来分管,企业均需要上报数据,但企业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企业的基本信息是一样的。因此,必须对上述行业、部门、地区之间的交集部分进行标准化。实现信息系统标准化,就使企业可以将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如重大危险源、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等信息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一个信息系统完成不同领域行业的任务,实现对职业危害、重大危险源、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保险等合为一体,既避免了企业的重复录入,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又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避免了数据的不统一。
    针对目前企业使用多个信息系统,多次申报、上报,报表不统一的问题,实现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的标准化是非常必要的。实现信息整合共享后,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对企业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兼容或为企业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提供标准接口,方便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调用。
    该部分内容要实现对企业其他信息系统如重大危险源、环境保护等信息系统的兼容,就要求对企业不同信息系统的交叉覆盖部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像企业基本信息,如用人单位名称、经济类型、所属行业、法人单位代码、法人代表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职工人数等。将这些企业基础数据元进行标准化就可以实现企业不同领域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
    1.2.2 不同地区各级职业危害监管部门之间的统一
    不同地区各级职业危害监管部门之间的统一是为各级职业危害监管部门服务的,可以实现职业危害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办公效率。这就要求对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结构进行标准化,统一各级基础报表。
    为实现不同地区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首先,要添加除为兼容企业不同信息系统而进行标准化的数据元外的一些需要标准化的基础数据元,如除为兼容不同信息系统而进行标准化的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元外,还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危害的接触人数、职业病种类、职业病人数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基础数据元,因此,数据元的标准化要以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为出发点,找出企业不同领域信息系统交集部分的基础数据元;然后,再添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基础数据元,形成数据元库,并对数据元库中的数据元进行标准化。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对企业其他领域信息系统的兼容,又可以实现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不同地区各级职业危害监管部门的部分标准化。
    但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的标准化不仅仅是实现基础数据元的标准化,还要实现对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基础报表的标准化。因为基础数据元的标准化只是满足了对企业其他领域信息系统的兼容、符合了不同地区各级职业危害监管部门对职业危害监管基础数据元的需求,而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基础报表不统一,职业危害监管部门所需要的监管数据需要企业或职业危害监管部门重新录入,甚至由于数据库物理结构或基础报表不统一造成数据无法上传,从而不能对不同地区的职业危害情况进行有效监管,降低了政府办公效率。因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