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氯气中毒急性肝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2例氯气中毒患者的CT扫描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氯气中毒急性肝损害CT表现为肝脏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性的不同程度的减低,减低的程度与肺部病变及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一致。结论:CT扫描可提示诊断氯气中毒急性肝损害及其程度。
【关键词】 氯气;中毒;肝损害
氯气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黏膜损伤后的种种继发改变,肝脏损害少见报道。我们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氯气中毒患者312例,对CT扫描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CT扫描对氯气中毒急性肝损害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氯气中毒患者312例,男212例,女100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43.2岁。临床表现:312例氯气中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症状;12例右上腹不适。氯气中毒前无肝病史,中毒后均行胸部CT及肝功能化验检查。
1.2 肝密度的CT判定方法[1] 无减低:肝实质密度大于肝内血管密度,大于脾脏密度;轻度减低:肝实质密度近于肝内血管密度;重度减低:肝实质密度小于肝内血管密度。
2 结果
2.1 肝功能化验结果 ALT(正常参考值0 U/L~40 U/L)增高21例,其中>120 U/L 5例,80 U/L~120 U/L 3例,40 U/L~79 U/L 13例;AST(正常参考值0~40 U/L)增高9例,增高2倍以上3例;ALP增高14例;GCT增高16例;间接胆红素(IBiI)增高14例;>18 μmol/L 5例。符合ALT>120 U/L 1或/和AST增高2倍以上或/和IBiI>18 μmol/L者定位肝功能明显异常,共7例;其他肝功能异常者定位肝功能轻度异常,共17例。
2.2 CT检查结果 肺部正常102例;轻度肺损害130例,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少许云絮状阴影;重度肺损害80例,表现为双肺散在云絮状阴影或多发斑片状阴影;312例胸部CT均可部分观察肝脏。肝密度无减低281例; 轻度减低20例,其中均匀减低8例,不均匀减低12例;重度减低11例,其中均匀减低8例,不均匀减低3例。3例肝密度减低为氯气中毒48 h内首次CT发现,28例为氯气中毒48 h后复查CT发现。
2.3 结果对比 见表1。
表1 结果对比情况(略)
3 讨论
氯气分子式为Cl2,黄绿色气体, 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和氯酸;本品不燃,但可助燃;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急性氯中毒多见于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造成氯气大量逸散等意外事故。氯气吸入后,主要刺激和腐蚀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2],导致相应的病变,症状依氯的浓度、吸入时间及个人耐受性等而有轻重[3]。主要表现有咽痛、咽部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咳嗽、咯痰、血丝痰、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气急、胸闷、心悸、紫绀、肺部啰音;并常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或昏迷等,出现右上腹肝区不适者较少;本组病例占中毒总数的12/312,占肝功能化验异常数的12/24,占CT检查肝重度损害数的9/11。这可能是由于氯中毒患者明显的胸部症状掩盖了肝区不适,但若出现肝区不适,极有可能存在较严重的肝脏损害。氯气中毒后,本组部分(31/312)病例CT可见肝脏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性的不同程度的减低。肝密度减低者中24/31存在肝功能化验异常,且重度肝密度减低中7/11存在肝功能化验明显异常,可见氯气中毒后对肝脏产生了损害,肝密度减低为肝损害的CT表现,且肝损害与肝功能损害是正相关的。当然本组病例CT所见肝损害(31例)多于肝功能化验异常(24例),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分析。氯气中毒对肝损害的机制,尚未见阐述。笔者综合文献认为氯气经肺入血再入肝的过程中,与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可进而形成臭氧。氯化氢有强烈腐蚀性,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4],臭氧具有细胞原浆毒作用[5]。氯化氢、新生态氧、臭氧可直接损害肝脏;同时其对支气管与肺脏的损伤造成呼吸循环障碍,使机体缺氧,加重肝细胞损伤坏死;肝细胞坏死可使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结合障碍及肝细胞微管结构、功能受损,导致肝细胞内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顺利转运入血,出现脂肪蓄积。肝细胞损伤坏死的水肿及肝内脂肪的蓄积,是肝脏密度减低的原因。本组病例CT所见肝脏密度减低者中29/31存在重度肺损害,可见CT所见肝损害与肺部损害也是正相关的;氯气中毒后,为明确肺脏损伤程度,多行胸部CT检查;因肺与肝脏的解剖关系,胸部CT检查多可部分观察肝脏,本组为100%。若发现肝脏密度较低或在复查时发现肝脏密度较前减低,应提示氯气中毒急性肝损害,并可根据肝脏密度减低程度推测肝损害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53754.
[2] 任引津,张寿林.急性化学物救援手册[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66469.
[3] 王立新,洪永清.救治急性重度氯气中毒22例临床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06,7(5):231232.
[4] 丁铖,倪为民.职业病、中毒、物理损伤治疗手册[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209211.
[5] 王莹,梁友信,顾学箕,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毒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9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