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简称评价方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分析、评价的工具。每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原理、目标和应用条件、适用对象、工作量均不尽相同,各具优缺点。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应用原则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但实际工作中,选择评价方法时受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目标、资料占有情况、评价人员的经验、完成分析工作的时限、经费支持状况、评价单位设施(软、硬件)配备和评价人员及管理人员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摘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评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该文分类综述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概念、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方法选择原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在竣工验收前进行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简称评价方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分析、评价的工具。每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原理、目标和应用条件、适用对象、工作量均不尽相同,各具优缺点。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应用原则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但实际工作中,选择评价方法时受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目标、资料占有情况、评价人员的经验、完成分析工作的时限、经费支持状况、评价单位设施(软、硬件)配备和评价人员及管理人员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1检查表法
1.1概念检查表法是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应用最广泛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详尽分析和研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逐项检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对比看符合情况及存在问题、缺陷和潜在的隐患。
1.2应用范围检查表法是应用在许多专业学科中实施检查或诊断的一种项目明细表,如安全检查表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中已被广泛应用。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中应用检查表方法,是以国家或行业(部门)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结合所要评价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具体特点,列出实施检查的项目明细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或竣工验收前试运行期间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设施与措施的完善程度,找出其不足之处,以期补充、改进设计或进一步采取治理措施,确保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1.3优点容易保证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避免草率、疏忽和遗漏。应用检查表法可使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对不同的目的、检查对象设置不同的检查表,针对性强。检查表简明易懂、方便适用、易于掌握,能弥补有关人员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
1.4缺点针对不同的需要,需事先编制大量的检查表,工作量大且检查表的质量受编制人员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影响。
2类比法
2.1概念类比法是通过对相同或相似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环境、劳动条件的测试数据或模拟实验的测试数据为依据,类推拟评价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并与国家卫生标准比较,再依据以往职业病危害调查结果和毒理学资料,确定其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对设计中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做出评价,适用于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
2.2应用范围适用于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较多应用于预评价。
2.3优点为尽可能准确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选择恰当的类比工程和数据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和关键。即所选的工程类型、物料、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存在有害因素的作业类型和作业场所条件应与预评价对象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所采用的数据要基本符合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必要时做模拟实验、测试必要的数据作为预评价的依据和验证、补充类比数据。采用的数据应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测试。
2.4缺点采用类比法进行评价时,由于没有明确定义同类建设单位,较难选择类比企业,并且选址、总平面布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类比性较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受工艺先进程度、自动化机械化高低、产量大小、岗位设置、操作方式、项目投资规模、防护投资金额、防护和管理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较难类比,类比后说服力差。
3定量分级法
3.1概念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类比或类推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拟建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和劳动者接触时间,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计算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适用于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与分析,但操作上较难把握,并且急需统一和规范。
3.2应用范围
3.2.1劳动条件分级法它是在对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类比或类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国家规定的各类有害作业劳动条件分级标准,对拟建项目有害作业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具体有有毒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噪声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低温作业分级和冷水作业分级等分级标准(GB12331-90、GB5817-86、LD80-1995、GB4200-84、GB/T14440-93和GB/T14439-93)。
3.2.2单项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该方法同样是以相同或相似企业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实际测试数据为依据,按照竣工验收评价中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单项有害因素或多项有害因素的拟建项目进行合格与否的评价。
3.2.3毒性危险指数法有人提出对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化学毒物,采用毒性危险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该方法选自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荷兰劳动总管理局的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中毒性指数计算法计算T值,根据T值计算结果,确定该生产单元的危害等级。如多种毒物同时存在时,以毒性指数最高的作为该单元的危害等级。
3.2.4集合比数法是上海市职业病危害评价人员探索出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总体评价、单元评价,综合考虑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生产工艺及其布局、采光照明、辅助设施、补偿措施等方面计算集合比数(集合指数与该建设项目的生产职工总数之比),根据集合比数决定建设项目的危害大小与等级。该定量评价方法,虽然在评价大型化工建设项目过程中,不同项目不同人员取值会有一些差异,但最后的评价结论是相对稳定、科学与客观的,经过多种类型建设项目预评价的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的方面。
3.3优点能较为精确地预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3.4缺点前2种定量方法都必须以已有的相同或相似企业的检测数据作为预评价的依据,当没有合适的测试数据作参考时,定量评价就无法实现。其中,综合指数评价法有时还会出现矛盾的结果。这是因为各项职业有害因素对机体可能造成有害影响的权重和特点并不一样,那么对各有害因素采用同等对待,就可能出现某项有害因素严重超标,而综合指数仍为合格或基本合格的现象。
所以,当几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应采用综合指数和单项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以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价结论。
4模糊数学法
4.1概念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或“隶属函数”基本理论,描述中介过程的模糊信息量,浮动地选择因素阈值,确定权重,再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从而科学地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综合评价。
4.2优点不受单个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受害人数的影响,既可相互比较危害程度大小,同时又可以对多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了过去采用某种有害因素的超标率和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不能对同时存在的多个因素做综合评价的局限性。
4.3缺点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综合评价时,各种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要用1年内多次测定的结果,因为单独一、二次的测定数据用构成比填入各个等级时,往往会使结果波动较大,代表性较差,难以准确反映一个企业职业危害的真实情况。对模糊数学的理论知识应有足够的了解。
5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在实践中对一些小项目采用检查表法,因其比较简单、方便。但对职业危害因素仍应全面分析,对危险有害因素正确辨识,分析其性质和状态,进行危害程度分级,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决不能因项目小而疏忽大意。对大型项目宜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进行分析、评价。在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评价时,往往因找不到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的监测数据而遇到困难,有时可以模拟实验的测试数据作为依据,用相关的分级评价方法进行预评价,类比拟建的建设项目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但此法费时、所需费用较高。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其意义不容置疑。只有在各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方能做好此项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