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石油钻探工人耳聋的综合治疗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0:5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中原油田石油钻探岗位属稳态噪声作业场所,其噪声强度为90—108dB(A)。石油钻探工人因长期接触强噪声而致噪声性耳聋也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在现时未能大幅度减弱噪声源,切实提高个人防护效果之前,能否增加噪声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噪声性耳聋的治疗虽历时较久,方法多样,但至今尚无简便快捷、高疗效的方案。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我们从事了这方面的探索。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44例噪声性耳聋患者81只病耳均是以《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152—1996)确定,分级为轻、中度听力损伤。全部为男性,年龄24—50岁,在石油钻探噪声作业岗位工作5年以上。

    1.2 方法 将4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综合组(体外反搏加吸CO2混合气加药物)12人病耳22只;药物反搏组(体外反搏加药物)12人病耳23只;对照组20人病耳36只。

    体外反搏加药物组治疗方法:体外反搏每日1次治疗1小时,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口服药每日3次,每次剂量为尼莫地平20mg、vitB120mg、vitC100mg。静滴药为丹参注射液250ml(含丹参素80mg、相当于丹参16g)和ATP40mg加COA100单位加低分子右旋醣酐两组液体,每日一组交替使用,静滴时间不少于2小时。综合组治疗方法:体外反搏和药物治疗方法同上组。体外反搏要在吸入含4.5%CO2和95.5%O2混合气15分钟结束后约5分钟进行。对照组:脱离噪声作业环境,暂不予以治疗。治疗组患者每10日疗程结束时做1次电测听(丹麦产DA64型),测定其听力变化,观察疗效。对照组脱离噪声环境前、脱离噪声环境后30天各做1次电测听。疗效判定:语频听力均值提高≥15dB(A)为显效;语频听力均值提高≥10dB(A)为有效;语频听力均值提高<10dB(A)为无效。

    2 结果

    综合组22只病耳中5只显效、8只有效,有效率59%。

    22只病耳治疗后语频听力均值提高7.81±4.65dB(A)。P<0.01,治疗前后语频听力均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在3KHZ、4KHZ、6KHZ听力均值分别提高2.91±2.42dB(A)、2.25±2.18dB(A)和2.11±3.48dB(A),经t检验均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药物反搏组23只病耳中6只有效,有效率26%。治疗后语频听力均值提高5.24±3.72dB(A),P<0.05,治疗前后语频听力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在3KHZ、4KHZ、6KHZ听力均值分别提高2.28±3.11dB(A)、2.14±3.52dB(A)和3.09±3.42dB(A),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对照组36只病耳休息30天后语频听力均值提高1.20dB(A),P>0.05,与休息前无显著性差异。在3KHZ、4KHZ、6KHZ听力均值分别提高1.31dB(A)、1.00dB(A)和1.20dB(A),P>0.05,无显著性差异。

    将两治疗组有效率资料处理,X2=5.02,P=0.025,综合组和药物反搏组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本文对噪声性耳聋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有效率仅为26—59%,尚不包括噪声聋和重度听力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而且是以治疗前后语频听力提高≥10dB(A)即判定有效,故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应切实放在首位。结合中原油田的具体情况,应逐步由电动钻机替代柴油机为动力的钻机,以大幅减弱噪声源,加强个人防护,佩戴较为舒适的防噪声耳塞、耳罩,进一步减少石油钻探工人的听力损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除听觉系统外,尚可作用于人脑皮层和植物神经中枢,造成对神经系统的亚临床损害,而神经行为功能是反映神经系统亚临床损害的敏感指标,它多发生于未出现明显听力损伤之前。为较全面评价噪声对石油钻探工人的危害,及早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拟结合现有工作,开展石油钻探职工神经行为功能的调查研究。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