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发表日期:2011-05-04 09:30: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认识到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在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危害的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污染、化学污染,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对人们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危害;防范措施


  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各种污染物品并经常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而其中涉及的大多数因素对人体是有害的,如不清楚这些危害因素或缺乏自我防护知识,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粉尘  制作各种敷料、棉球以及手术巾的折叠包装和手工给橡胶手套上滑石粉时纤维粉尘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1]。


  1.1.2  环境因素  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清洗机、烘干机在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湿度明显升高,用于灭菌的高压蒸汽锅温度高达134℃,干热灭菌锅温度高达180℃,消毒清洗机、烘干机温度也约在90℃,开启设备舱门卸载物品时,如操作不当极易烫伤,我科90%以上人员有被烫伤的经历;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供应室人员亦不可避免的接触冷水,因此,寒冷、潮湿也是危害供应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1.1.3  噪声  供应室存在多种噪声污染源,高压蒸汽锅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真空泵、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洁机、烘干机等,噪声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1.2  生物因素  供应室在回收、交换物品过程中要清点各种器械,这些物品往往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单位往往未作初处理,其中还经常带有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被刺伤的可能,刺伤后可引起多种传染病的感染。另外,3区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无实际屏障,通道流程不合理,导致交叉感染。


  1.3  化学因素  环氧乙烷灭菌以其温度低、渗透性强、腐蚀性小、灭菌彻底、有效期长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它的毒性作用也不可忽视,环氧乙烷可以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引起头昏、头疼、恶心、呕吐,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水泡,还可致癌、致突变。一般医院供应室均有环氧乙烷灭菌器,同时大量的一次性物品存放在供应室,而且大多数都是环氧乙烷灭菌的。含氯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污染器械的初处理,以及污染区桌面、地面等的消毒,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挥发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损害;另外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干热灭菌凡士林、石蜡油时散发的气味非常刺鼻,如不将干热灭菌器设在独立的空间,刺鼻的气味将会弥漫整个清洁区;如长期吸入会导致呼吸道损害,甚至致癌。


  2  防护措施


  2.1  物理因素的防护


  2.1.1  粉尘的防护  制作各种敷料、棉球以及手术巾的拆叠,尽可能设立独立的空间,制作时戴口罩,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使用一次性手套。


  2.1.2  环境因素的防护  对室内高温、潮湿可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使用空间尽可能宽敞。可在消毒间安装排风扇及空调,冬季尽可能用热水洗涤,戴橡胶手套,有条件的可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尽量减少手工清洗。


  2.1.3  高温的防护  高压蒸汽灭菌器必须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按规定定期维修,保证各个阀门、排气管道的良好状态。灭菌程序结束后开启锅门时人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锅内涌出的热气烫伤;夏季最好不要裸露手臂。卸载物品时,戴无菌且能隔热的棉纱手套,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有条件可在高压灭菌器、全自动清洁机处安装自动装载系统,这样可以等物品冷却后卸载,减少烫伤机会。


  2.1.4  噪声的防护  可在高压蒸汽灭菌器前安装隔声板,可降低一部分噪声。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靠厂家改进、更新产品,如安装消音设备和遥控检测系统等。空气压缩泵不要安装在消毒间,尽可能采用中央供气方式。为了减少超声清洗机及全自动清洗机、烘干机噪声的影响,尽量集中清洗器械,清洗人员离开房间,有噪声的房间应随手关门,以减少污染范围。


  2.2  生物因素的防护


  2.2.1  减少手工清洗  回收污物时一定要坚持戴口罩、手套,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处理锐利的刀剪很容易割伤手指,因此,在操作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动作轻巧,对金属器械应先分类,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并将锐利器械放在一起清洁,如清洗、包装时被锐利器械刺伤要马上进行伤口处理,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建立和健全刺伤登记制度,并定期跟踪检查。污染间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水隔离衣,冲洗物品时应戴口罩、眼镜,督促各科室人员对用过的器械进行初处理,特殊菌种污染物品应有标志,有条件的可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并配备各种规格清洗筐、清洗架,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带来的危害[2]。


  2.2.2  布局合理  清洁区和无菌区建议采用十万级净化空气,气压从无菌区至清洁区至污染区呈正压梯度分布,3区有实际屏障,流程合理,并严格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3区工作人员之间避免开放式传话、传递物品或通过传递互通信息,尽可能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污染间工作人员将收污情况通过电脑发送信息至清洁区及无菌区,清洁区人员根据信息制作所需库存量,无菌间人员根据信息进行无菌物品的发放。


  2.3  化学因素的防护  环氧乙烷灭菌柜应严格按照厂家的安装操作说明和各项相关的法规要求进行安装操作。环氧乙烷灭菌柜和环氧乙烷消毒剂应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正确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必要时戴口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设立一间独立干热灭菌室,安装排风扇及空气净化装置,灭菌期间关闭门窗,程序结束前尽量避免进入灭菌室。按要求凡士林厚度<1.3cm,石蜡油<0.6cm,避免过厚过高液面溢出产生大量烟雾,而且影响灭菌效果[3]。
   
  供应室采用符合3区规划的专业布局,工作间之间顺利流动,减少通过时间,采用标准装载容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为供应室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红玉,魏淑玲.护士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1):105.

  [2] 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3]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6.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