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控制设备有害因素的十一项基本原则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9:4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根据本质安全化原理,要消除生产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 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3. 距离防护的原则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以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4. 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区域。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如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


    5. 时间防护原则


    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


    6.屏蔽和隔离原则


    屏蔽原理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如转运、传动机械的防护罩、放射线的铅板屏蔽等。


    7.坚固原则


    这个原理地以安全为目的,提高安全系统数,尤其在设备设计时更要充分运用这一原理,例如起重设备的钢丝绳、坚固性防爆电机外壳等。


    8. 设置薄弱环节原则


    这个原理与坚固原理恰巧相反,是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极限值以前,已预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终止。例如电气设备上的保险丝,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等。


    9. 闭锁原则


    闭锁原理就是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互相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如载人或载物的升降机,其安全门不关上就不能合闸开启,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触电。


    10.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


    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工操作。


    11.禁止、警告和报警原则


    这是以人为目标,对危险部位给人以文字、声音、颜色、光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例如设置警告牌,写上:“此处危险,不准进入”、“高压危险,禁止靠近”等等,车间起重设备运行时,用铃声提醒人们;使用安全仪表,不同颜色的信号等。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