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石家庄市市区职业危害现状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9:10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文章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石家庄市市区职业危害的现状,为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被调查单位职业卫生概况、生产性有害因素的监测结果、接害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点合格率依次为化学毒物91.0%,生产性粉尘78.8%,生产性噪声71.3%;对21 193名接害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出与职业有关的异常人员4977人,异常检出率为23.5%,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主要集中在噪声,粉尘,铅、苯、铬等作业。

    结论 当前石家庄市市区主要职业危害的次序是噪声、粉尘、铅作业、苯作业,且职业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防治措施。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石家庄市市区职业危害的现状,为政府决策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2005年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所对石家庄市区(包括新华区、桥西区、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区域性职业卫生学现状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凡在石家庄市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依法向石家庄市卫生局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的用人单位,均列为本次调查对象。剔除处于破产、停产的单位。本次调查不包括放射卫生等相关专业。共调查119家用人单位,涉及纺织、制药、化工、电子、电力、机械、建材、轻工、冶金、煤炭、印刷等12个行业。职工总人数为132 000人,其中男75 697人,女56 303人;接害职工人数为29 602人,其中接触粉尘6 756人,接触毒物8 019人,接触物理因素13 929人,其他898人。对21 193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为72%。生产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30种。其中粉尘6种,包括煤尘、棉尘、矽尘、药尘、电焊烟尘、木尘;生产性毒物22种,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氨、氯气、盐酸、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一氧化碳、硫化氢、乙酸丁酯、丁酮、氯乙烯、甲醛、乙二胺、磷酸、汽油、异丁醇、环已酮、正丁醇、正辛醇;物理因素2种,包括噪声、高温。

    1.2 方法 (1)职业卫生调查:采用《职业卫生档案》信息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资料的准确与完整。(2)生产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和存在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作业环境,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设点采样,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评判。①生产性粉尘测定:用校正后国产FC-2型粉尘采样器,按GB5748-85标准要求进行测定。②空气中化学毒物的检测:分别按化学毒物的性质、理化特性选择检测方法,按相关国家标准检测要求进行采样、测定。③生产性噪声测定:用校正后的HS5618精密声级计,按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标准》附件要求进行测定,以A声级为评价指标。

    1.3 职业健康检查 (1)接害职工体检项目: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的体检项目进行体检,并统一使用卫生部印制的《职业健康检查表》。所使用仪器设备均为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并在有效期内。(2)异常结果判定:根据接害职工职业史,凡与职业有关的一项及其多项检测项目异常者,判定为与职业有关的异常人员。

    1.4 职业病诊断 按相关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

    1.5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用率和构成比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生产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结果 各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各不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行业分布的特点是纺织系统以生产性噪声为主,化工医药系统以生产性毒物为主,粉尘危害分布较广,呈点状散在分布,涉及冶炼、机械、纺织等多个系统。整体监测点合格率依次为化学毒物91.0%,生产性粉尘78.7%,生产性噪声71.6%,见表1。

    表1 各单位接触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

    

    2.2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接害职工共21193人,检出与职业有关的异常人员4 977人,异常检出率为23.5%,见表2。

    表2 各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情况例(%)

    

    检出的与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主要集中在噪声、粉尘、铅、苯、铬等作业,(1)噪声作业:本次共检4 845人,听力异常3 078人(63.5%)。其中听力损失观察对象2 405人(49.6%),轻度听力损伤450人(9.3%),中度听力损伤154人(3.2%),重度听力损伤39人(0.8%),噪声聋30人(0.6%)。(2)粉尘作业:本次共检4 476人,检出尘肺0+426人(398人为原诊断人员),检出率9.5%;Ⅰ期尘肺50人(40人为原诊断人员),检出率1.1%;Ⅱ期尘肺6人(均为原诊断人员),检出率1.4%。(3)苯作业:本次共检1 357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或血红蛋白单项或多项减低共235人,检出率17.3%。(4)铅作业:共检142人,尿铅、血铅单项或两项均增高31人,检出率21.8%。(5)铬作业:共检90人,鼻中隔粘膜轻、中度糜烂8人,检出率8.9%。

    2.3 职业病诊断结果 通过对本次调查中检出的与职业相关的异常人员进一步检查,按照职业病诊断程序和相关诊断标准,诊断尘肺0+28人、Ⅰ期尘肺10人、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5人,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5人,职业性铬鼻病3人,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1人,职业性噪声聋1人,其他噪声聋异常人员正在复查和进一步诊断中。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石家庄市区主要职业危害的序次是噪声、粉尘、铅作业、苯作业,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但也显示石家庄市区职业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1)不同行业、企业间职业病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行业职业危害还相当严重,如纺织行业噪声危害。(2)职业危害出现了新的特点,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不断增加,在被调查的单位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已达30种;慢性铅中毒、苯中毒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随着新工艺的使用,原粉尘危害严重的大多数企业生产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监测结果也显示,部分作业岗位粉尘浓度依然严重超标,尘肺发病在职业病年发病构成中仍居首位。(3)接害职工体检率还不高,健康监护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生产性噪声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次调查我市噪声危害主要集中在纺织行业,在当前没有更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噪声的前提下,应转变思路,从有效解决个人防护方面下功夫。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病率已上升为我市职业病发病的前3位,且主要集中在蓄电池制造、铅熔炼及PC材料制造业,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对暴露人群定期检查、定期驱铅,但不能治本。粉尘的治理虽有成功的经验,但如何对分散的作业岗位进行治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近几年因苯中毒引发的职业危害事件不断发生,石家庄市区涉及苯的作业主要分布在油漆、机械喷涂等行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加强通风,改用低毒或无毒原材料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面对以上问题,建议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应转变当前这种重监测轻防治倾向,加强有针对性的防治应用措施。

    信息来源:河北医药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