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二甲基甲酰胺的职业危害及防治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8:0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主要用作萃取乙炔和制造聚丙烯腈纤维的良好溶剂,广泛应用于仿皮制造等行业,亦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药、石油提炼和树脂等工业。DMF为无色的胺味液体,属于低毒液体以蒸汽形式扩散,中毒途径通常是吸入和皮肤吸收并存,且以皮肤吸收为主。侵入机体后,主要靶器官为肝脏。通过对本市DMF的职业卫生学调查,发现DMF使用的企业较多,近年来,DMF的职业中毒时有报道,现将DMF的危害综述如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DMF的毒性特点


 


    DMF的体内代谢首先是甲基的羟基化,生成N一甲基一甲醇酰胺(HMMF),然后HMMF部分地脱羟甲基分解成甲基甲酰胺(NMF)HE和甲醛,NMF还可羟基化然后再分解成甲酰胺(F)。还有少部分DMF未转化仍以原形从尿中排出。DMF的另一重要产物就是N一乙酰一S(N一甲基甲氨酰)半胱氨酸(AMCC),其过程是NMFHMMF分子上的甲酰基分子发生氧化作用,生成一活性中间产物。这一活性产物一部分和肝、肾细胞结合,造成机体肝肾器官损伤,另一部分和谷胱甘肽(GSH)结合生成S(N一甲基甲氨酰)谷胱甘肽(SMG),最后再转化成巯基尿酸(AMCC)排出体外 。


    DMF的毒性可能是通过NMF来进一步表达的。有实验表明,NMF毒性强于DMFHMMF的毒性远低于NMF。活性中间产物尚不明确,可能是异氰酸甲酯具有亲电活性,可以与蛋白质、DNARNA等细胞大分子的亲核中心共价结合,造成机体肝肾器官损伤或姐妹染色体交换率的改变。但并不是全部的活性中间产物都参与毒性作用,其中的一部分与人体内广泛存在的具有亲核基团一SH的谷胱甘肽结合,逐步分解成无毒性的AMCC从尿中排出,这是人体降解毒性的一种防御机制。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21 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损害


    DMF中毒对肝功能损害是最明显的,还可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或腐蚀。临床上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及脐周疼痛,往往呈阵发性绞痛,进食后加重,并有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腹部体征可有腹部压痛、肝肿大、肝区叩痛、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有AIJT轻中度升高、胆红素轻度升高,胃镜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黏膜损害,B超检查可有肝脏肿大等。


    2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