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7:4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摘要】目的 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方法 通过从中国医学网检索,查找出2004~2006年关于“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文献11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共有7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及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套切合实际的,能够指导我们手术室工作的自身防护条例产生。结论 手术室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树立保护自己的意识,规范操作,提高医疗护理技术。


【关键词】手术室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现代手术室的护士处于多种有害因子之中。有关护士的职业卫生现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同时手术室还有常备的各种化学制剂、挥发性麻醉剂、锐利的手术器材等多种不利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文献归纳总结,并提出防护性对策。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感染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护士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和体液。在手术中,易造成手术医生和护士感染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染性肝炎:如乙肝(HBV)、丙肝(HCV)。第二类是爱滋病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密切接触也可传播。手术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锐器损伤、刀割伤、针刺伤、污血溅到皮肤和眼睛很容易被乙肝、丙肝和爱滋病患者的血液一次性感染。


  1.2  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 


  专家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手术室的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搬运器械包和敷料包,处理各种器械和重物。不合理的搬运重物;别扭角度下弯腰;超时静立均可对肌肉关节造成损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度。连续站立均6.5h/d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d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d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公斤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公斤重的敷料包20余次,2公斤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公斤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


  1.3  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d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d为32.5h/w。某些吸入麻醉药物如氨氟醚、笑气及乙醚等,吸入人体后经一定的时间才能排出,长期接触可能造成肝肾损害,并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笑气还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4  噪声的危害 


  手术室的噪音包括电钻、电刀、负压吸引器、麻醉机、血压检测系统等。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失眠、听力下降等症状,噪音不禁对人体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对心血管系统同样具有损害作用,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使人烦躁、精力分散,工作容易出现差错。


  1.5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如福尔马林、过氧乙酸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制剂,用于手术间的消毒。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福尔马林对人体的损害更大,当浓度>20mg/L时接触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头痛、心悸和失眠等症状。


  1.6  电离幅射的影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医疗仪器已广泛用于外科手术中,术中拍片、小型CB机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大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但其产生的电辐射如保护措施不当,对人体的血液系统危害较大,使血细胞减少。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或致畸。


  1.7  生理、心理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工作很不规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点是常事,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加明显,尤其是夜班护士,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


  2  防护措施


  2.1  感染因素的防护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感染的机率,手术室护士应主动接受关于乙肝、丙肝、HIV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手术病人的病情,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防护。对急诊或未确诊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并检查自己手指或皮肤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避免被患者的血液感染,接触有感染血液或体液时均应有个人保护装置。如污血不慎溅落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立即冲洗。另外洗手和戴手套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消毒液浸泡。非无菌操作时戴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工作人员被污染。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个护士的基本操作。


  2.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近年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2.3  污染气体的处理 


  手术中遇到麻醉机漏气或回路不畅,应提醒麻醉科在手术结束后停止使用该麻醉机,并定期对所有的麻醉机进行检测。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将泄漏气体尽可能排放至室外。改善通风条件。我们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室内装有负压抽吸装置,定期抽吸。另外还应通过加快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工作,尽量减少每一位工作人员在该环境中的滞留时间。


  2.4  噪音的防护 


  手术室在设计时采用防噪声措施合理布局。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陈旧落后产生噪声大的设备尽量淘汰,引进仪器时要考虑到环保因素。要求术前一日巡回护士探视病人,消除其恐惧感,手术过程中不许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为医务人员和病人共同创造一个整洁、清新、安静的手术环境。


  2.5  消毒剂使用管理 


  手术间进行空气消毒时,严禁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手术间在使用前必须通风换气2h。配制消毒剂时剂量要准确,要保护好自己,取用熏箱内物品时尽量一次取完。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因做标本固定防腐等需要接触时,我们要求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2004年我们将最污染手术室空气的福尔马林熏箱重新安装在有负压抽吸装置的柜里,彻底改变了污染空气的状况,极有效地防止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和操作时给护士带来的损害。


  2.6  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及使用C型臂进行X线摄片的手术,我们都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尽量避免身体直接照射,合理安排人员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孕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


  2.7  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2006年起,随着工作时间的调整,我们又对原由两名夜班护士承担的350kg重的搬包工作分摊给当日白班的20余名护士,大大降低了夜班护士的集中工作强度。夜班护士的休息时间也由间断改为连续。我们还坚持了每日中午12点30分后互换洗手护士下台稍做休整的做法,20分的休整后,身心得到缓冲,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有了提高。针对以往器械室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压力大的情况,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着手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急诊器械柜一览图,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对照一览图流览急诊器械柜,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大大减轻了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我们还特别注意教育护士养成“四轻”的良好习惯,防止和减少噪音,光线、温度、湿度调整适宜,减少无效损耗能量。


  3  小结


    现代医院手术室的护士,工作中面临着影响身心健康的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当在现有条件下,已知晓加强自身防护措施基础上,高度重视身心健康,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将做好自身防护与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保护好病人的工作目的。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有一整套切合实际的,能够指导我们手术室工作的自身防护措施的诞生。


【参考文献】
   [1]王毓萍,范晓<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