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高温损害“热痉挛”症状、预防及急救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7:29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因过多的液体摄入但不补充钠所致的体力活动诱发的横纹肌痉挛。


  在高温(>38℃)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水和盐(包括钠、钾和镁)过量丢失引起。当出汗过多液体丢失而仅仅补充水份时,体力活动后可发生中暑痉挛。该结果是钠,偶尔钾和镁的相对丢失之故。
 
  中暑痉挛常见于在高温下的体力劳动者(如炼钢工人,矿工),穿防寒衣过度的登山或滑雪者,网球运动员和其他周末运动员,以及不适应热和干燥气候大量隐性出汗的人,后者蒸发快而使过多的出汗几乎不被发觉。


  中暑痉挛、热痉挛的诊断


  症状和体征


  中暑痉挛常突然发作,首先四肢肌肉受累,表现为剧烈疼痛和腕足痉挛而使手足无法活动。常常是发作性的,痉挛性肌肉感觉呈硬结状。若痉挛仅累及腹肌,疼痛可类似急腹症。肌肉变硬、紧张、松弛困难。


  生命体征通常正常。皮肤可干热或凉而粘腻,主要取决于湿度。
 
  预防和治疗


  中暑痉挛通常是可以预防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饮含氯化钠的液体或吃含氯化钠的食物,能预防和很快缓解中暑痉挛。氯化钠片剂常可用于预防,但可能引起对胃的刺激,过量时可导致水肿,所以不鼓励服用这类片剂。
  若病人不能吃或饮,需用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这种情况很少。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