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途径与分类
铊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含铊合金多具有特殊性质,是生产耐蚀容器、低温温度计、超导材料的原料,一些铊化合物对红外线敏感,是光电子工业重要原料。铊化合物还可以用来制备杀虫剂、脱发剂(醋酸铊)等。
因此日常接触摄入是导致铊中毒的重要因素。铊化合物可以经由皮肤吸收,或通过遍布体表的毛囊、呼吸道粘膜等部位吸收。有病例显示,暴露于含铊粉尘中2小时,便可能导致急性铊中毒。
此外,由于矿山开采等原因造成的土壤和饮用水污染,也有可能导致居民通过饮食摄入含铊化合物,产生急性或慢性铊中毒。
大多数铊盐无色无味,溶解性良好,因此误食以及投毒也是铊中毒患者接触铊化合物的途径之一。
根据接触史和病程发展,铊中毒可以分为急性铊中毒和慢性铊中毒,急性铊中毒是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铊所引起的中毒反应,接触途径多为口服,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慢性铊中毒一般由长期职业性接触导致,症状与急性铊中毒类似,但病程较长,临床表现较为缓和。
症状与诊断
如前所述,铊中毒一般具有较为典型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毛发脱落皮肤损伤等症状。但由于铊中毒较为罕见,因此常被忽略,导致误诊。
症状
脱发和皮肤损伤
脱发是铊中毒的特异性症状,所有铊中毒患者都会在中毒反应发生后脱发,不仅头发脱落,胡须、腋毛和阴毛也会脱落,但是眉毛通常不会脱落。据报道,脱发症状一般发生在急性铊中毒后1至3周,最短者4天内即出现脱发。铊中毒导致的脱发,头发会成束脱落,产生斑秃。这种脱发通常是可逆的,毛发一般会在铊中毒治愈后4周左右开始再生,3个月完全恢复,但有报道称,严重的铊中毒可以导致永久性脱发。
神经系统症状
铊能够引起周围神经炎,患者在中毒后12小时到1周时间内开始出现双侧下肢麻木,随即从足端部开始产生疼痛感,并随着病程进展向上蔓延,轻触患者皮肤即产生难忍的灼痛感。随后,患者将产生运动障碍,感觉下肢无力,最终发展成肌肉萎缩。
铊还会影响视神经,导致球后视神经炎以及视神经萎缩以及黄斑区光反射消失。铊还会造成眼肌麻痹,上眼睑下垂,此外,由于铊的作用,患者通常晶状体会出现白色浑浊。这些因素最终导致铊中毒患者视力下降乃至完全丧失光感。
铊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患者会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焦虑不安乃至人格改变等症状,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癔病样表现,有伤人或者自伤行为出现。
消化系统症状
经口服接触摄入铊化合物的患者会较早地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腹痛。此外患者还常会出现便秘,随着病程的发展,后期专为腹泻;一些患者可见口腔炎、舌炎、牙龈糜烂、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一些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发生中毒性肝炎。
诊断
依靠特征症状可以诊断铊中毒。
脱发、周围神经炎引起的下肢麻木和疼痛敏感,以及恶心、呕吐腹部隐痛等症状同时出现,是认定铊中毒的重要线索。此外,铊中毒患者的指甲上还会出现白色横纹,称为米氏线,这是确诊铊中毒的重要依据。
询问患者的病史也是诊断铊中毒的重要依据,有铊接触史,或有可能接触到铊,且具有铊中毒特征症状的患者,都有可能发生了铊中毒。
对血液、尿液毛发等生物样本的检测是最终确诊铊中毒的依据。其中尿液的检测最为重要,由于铊在体内几乎完全经肾代谢,故而尿液中铊的浓度直接反映了患者与铊接触的状况和中毒状况,尿铊浓度超过0.015mmol/L便可以确诊铊中毒。
致毒机理
铊的毒性反应机理是多方面的,但是很多细节仍然不为人知。目前已经了解到的铊致毒机理包括:
I价铊离子与钾离子化学性质相似,在生物体内会与钾离子发生竞争,影响有钾离子参与的生理活动如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铊离子与蛋白质中的巯基结合,致使其失去生理活性,目前已知铊会与线粒体中相关蛋白结合,导致氧化磷酸化失偶联,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铊还会与角蛋白中的巯基结合,影响角蛋白的合成,导致脱发和mess纹的产生。
铊与核黄素结合,干扰生物氧化的过程,引起外周神经炎
铊会干扰DNA的合成并抑制有丝分裂
铊可以穿过胎盘对胎儿造成损害,还能够穿过血脑屏障
治疗
对于铊中毒至今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是金属络合剂、含硫化合物、利尿药等。对铊中毒基本的治疗原则是脱离接触,阻断吸收,加速排泄。
急性铊中毒的患者,需要尽快移出污染场所,用清水清洗收到污染的皮肤,经口服接触的患者需催吐,并用1%碘化钠溶液洗胃,而后饮用大量牛奶一帮助消化道内的铊尽快排出。
对于慢性铊中毒患者,首先需要询问患者接触史,找到铊污染源,尽快移除铊源,解除患者与铊的解除。
普鲁士蓝(六环高铁酸铁钾)、二巯基丙酸钠、双硫腙、硫代硫酸钠等药物可以与体内的铊发生络合,含硫化合物则会与之发生共价结合,结合后的铊能够更快速地经肾排出体外,因而上上述药物是目前治疗铊中毒的首选药物。这些药物一半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通常与利尿药同时使用,以提高排铊的效率。此外,口服氯化钾溶液也可以加速铊的排泄。
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血液透析协助排铊。
链接:
最典型的就是清华大学92级学生朱令,她曾是多么品学兼优的一名好学生,但在1994年冬和1995年春两次摄入致死剂量的铊盐;第二次中毒后昏迷多日,几乎成了植物人。虽然几个月后找到了病因并挽回了生命,但误诊时间太长,机体受到严重损伤,并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如今34岁的朱令,全身接近瘫痪,基本语言能力丧失,生活无法自理。而中毒原因至今还没有查明。
据英国《卫报》等媒体3月7日报道,一对在莫斯科医院接受治疗的美国母女被确诊为铊中毒。这对母女母亲叫玛利娜,女儿叫雅娜,年龄分别为48岁和25岁。
今年2月,这对母女从美国洛杉矶乘飞机来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亲戚的婚礼。2月24日,她们两人突然出现身体不适、恶心等中毒症状,于是从所住酒店被送到一个美国医疗中心,此后又进入医疗条件更好的史克里佛索夫斯基医院接受观察,但医院迟迟不能确定她们的病因,最初还以为她们是蘑菇中毒。
直到3月6日,专家才最后确认她们是铊中毒。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也证实了这一事件。铊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放射性物质,被称为“毒药中的毒药”,无色、无味,通常只要0.04盎司(约1克)的剂量就能导致人死亡。
而在国外,很著名的一起铊中毒案发生在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身上。2006年10月,他在调查俄反战女记者死因时,在伦敦一家餐厅与意大利调查人员秘密会面后,突然出现了严重的铊中毒症状,含铊量是危险剂量的3倍。利特维年科的头发很快掉光,肾衰竭、频繁呕吐、失语等症状接踵而至。最终不幸身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