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我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状况及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和防治对策。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市5年间发生的7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中毒严重程度集体企业大于国有企业,病死率58.82%;急性职业中毒以地矿、冶金、化工系统多发;中毒的毒物种类主要为CO、CO 2 等;中毒原因主要为违章作业,其次为防毒设施效果差或者根本无防护设施及职工缺乏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结论:急性职业中毒应作为我市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预防
随着工业劳动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较严重的慢性职业中毒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和用工制度的改变,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着广大职工身心健康。为了解我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状况及分布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及预防对策,对我市1998~2002年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1998年~2002年间长治市职业病防治所职报资料和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对记录完整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职业中毒毒物种类按“职业病范围”中“职业中毒”种类划归,产业系统按《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分类。
2 结果
1998年~2002年间,我市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79起,中毒人数252人(其中男247人、女5人),中毒死亡47人,病死率为18.65%。其中国有企业中毒病死率为15.74%、集体企业中毒病死率为58.82%。从中毒严重程度看集体企业大于国有企业。
2.1 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种类分布 (见表1)
表1 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种类分布(略)
*其它为CS 2 中毒1例,氰化物中毒2例。
表1说明,我市5年间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共有6种,其中以CO的危害最为严重,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市的73.02%、91.49%,其次是CO 2 ,这两种毒物,应作为我市治理的重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2 急性职业中毒产业系统分布 (见表2)
表2 急性职业中毒产业系统分布(略)
从表2提示,我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主要发生于地矿、冶金、化工系统,而地矿系统尤为严重,中毒人数占全市中毒人数的52.78%,病死率占全市总病死率的91.49%。提示我们,煤矿井下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大多为伤亡比较严重的恶性事故,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列为我市的防治重点。
2.3 各种毒物不同产业系统急性中毒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各种毒物不同产业系统急性中毒情况比较(略)
从表3可以看出,急性CO中毒,各个产业系统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地矿、冶金系统,尤以冶金系统最为严重。CO 2 中毒主要发生在地矿系统,NH 3 中毒、CS 2 、氰化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化工系统。
2.4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分布 (见表4)
表4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分布(略)
从表4分析,从引发事故的5类原因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违章操作,防护设施效果差或根本无防护设施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对职工劳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够及职工缺乏安全防护意识。
3 讨论
3.1 从以上资料看,我市急性职业中毒国有企业中毒人数占全市总人数的93.25%,而乡镇企业中毒人数17人,死亡人数10人,病死率为58.82%,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国有企业大多生产规模大,接触人数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导致多人同时中毒。再加上国有企业一般各项制度较完善,机构健全,发生中毒后能及时上报,漏报现象较少。二是乡镇企业大多生产落后,设备简陋,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急性职业中毒漏报严重,而一旦发生事故报上来,大多伤亡严重,这可能也是导致乡镇企业中毒人数少,而病死率高的原因之 一。故在重视国有企业劳动卫生工作,积极改善劳动条件,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的劳动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
3.2 CO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凡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均能产生CO,由于含碳燃料的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CO浓度都可能达到有害程度。从本文收集的资料看,我市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主要为CO中毒,并以地矿和冶金系统多发。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的CO主要来源于放炮、瓦斯爆炸等,若井下无通风排毒设施或效果差,很容易引起CO中毒。冶金行业的CO主要发生在炼铁、炼钢、烧焦等车间,在管道漏气、出铁、出渣、检修时均可受到CO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小型冶炼厂,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土高炉,因无任何防毒设施,加上设备落后,大多为人工上料,极易引起CO中毒。所以应将CO的危害作为我市防治的重点,尤其是地矿和冶金行业,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3.3 在生产环境中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有多种,而每起事故往往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本文收集的资料看,由于违章操作引发的事故居事故首位,这其中既包括生产指挥者的违章指挥,也包括操作者的违章操作,这是由于近年来部分企业领导重生产、抓效益、不懂科学管理,忽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有时甚至采取冒险、瞎干的做法,违章指挥,导致恶性事故发生。另外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大批农民合同工、轮换工、外包工走进工厂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流动性大,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上岗前和定期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多发。而事故发生后,由于缺乏一般的自救、互救常识和现场急救设施,造成不必要伤亡。为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加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思想上警钟长鸣,切实把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同促进生产发展一样,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普及职业中毒预防、自救、互救、急救知识。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对防毒面具的正确使用进行培训,一旦发生事故,争取时间,减少伤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