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纺织行业接噪职工性别、学历、工龄对噪声防护行为影响初探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5: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噪声伤害防治工作主要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和降低环境噪声;二是加强个人对噪声的防护。从国内现实的防护形势来看,降低生产环境噪声成本高,效果不明显。而加强个人防护是降低噪声危害的有效途径。对接噪职工防护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基本前提是把握对职工防护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基于此,我们对1000名接噪纺织工人的个人防护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以期发现性别、学历、工龄等因素对接噪职工防护行为的影响,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0名受调查对象中,男488人,女511人;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4岁,接噪平均工龄为16年,涉及前纺、后纺、准备、织造、整理5个车间。本次调查设计面广,覆盖群体准确,符合一般调查要求。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式,对石家庄市1 000名接噪纺织工人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过程中无任何暗示、诱导,保证了问卷的真实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8份,收回有效问卷999份,有效问卷率为99.12%。问卷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基本资料部分。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学历水平、工龄、车间、工种等方面;防护行为部分,主要包括对噪声伤害的认识、防护措施的采用等方面。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 11.5软件。除了对调查涉及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外,还对其中主要因素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由于统计上来的数据,无法准确得知其符合哪种概率类型,因此不能用已知统计量来得出各因素对各项影响程度是否显著。因此,用“标准差除以平均值”这种方法,来设法构造出可以相互比较的统计量。这是我们的分析思路。标准差值的定义是,每个具体数值与他们的平均值之差的平均值。实际意义在于:它是度量数据之间差异的绝对大小。与之相对的是下一个“标准差除以平均值”。 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它衡量的是数据之间差异程度的相对大小。


  2  结果


  2.1  将性别与“对噪声伤害的认识”、“防护措施的采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2。表1  性别与对噪声伤害认识的相关性(略)表2  性别与防护措施采用的相关性(略)


    性别对噪声伤害的认识,其标准差/平均值的比值均小于0.465,数值较小,说明其相关性很小,即职工性别和其对噪声危害的认识无相关性。


    不同性别在采取各种不防护措施之间,差别不够明显,因此可以说,二者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从以上结果不难看出,接噪职工对噪声伤害的认识与性别之间没有明确联系,防护措施的采用与否也没有因性别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变化,性别与职工对噪声伤害的认识、防护措施的采用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弹性比较小。


  2.2  将学历与“对噪声伤害的认识”、“防护措施的采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4。表3  学历与对噪声伤害认识的相关性(略)表4  学历与防护措施采用的相关性(略)


    可见,在各种学历水平下,对噪声伤害认识的分布比较均匀,差别不明显。标准差/平均值比值均很小,可见无论学历有何差距,职工对噪声伤害认识的差别比较平均,说明学历与对噪声伤害认识之间无相关性。


    在不同学历水平下,佩戴耳塞的情况差别非常小,除“其他”情况外(“其他”在调查者中所占比重极小,其对相关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其标准差/平均值之比很小(低于0.22),说明学历与防护措施之间无相关性。


    上述结果不难看出,接噪职工对噪声伤害的认识与学历水平之间没有明确联系,防护措施的采用与否也没有因学历水平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变化,学历水平与职工对噪声伤害的认识、防护措施的采用之间的相关性亦比较低,弹性亦比较小。


  2.3  将工龄与“对噪声伤害的认识”、“防护措施的采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6。表5  工龄与对噪声伤害认识的相关性(略)表6  工龄与防护措施采用的相关性(略)


    不同工龄段的职工对噪声伤害的认识,其标准差/平均值之比均极小(<0.216),可以认为它们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各工龄段职工在各种选项中所占比重的差别很小,(比值均<0.4)完全可以说明彼此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从该结果不难看出,职工对噪声伤害的认识与工龄之间没有明确联系,防护措施的采用与否也没有因工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变化,工龄与职工对噪声伤害的认识、防护措施的采用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弹性比较小。


  3  结论


    本次调查可以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第一,调查对象在噪声对听力影响、对噪声的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的认识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高频噪声环境下耳塞的防护作用普遍认可;第二,高频噪声工作环境人群,耳塞佩戴比重较高,噪声强度小的车间较噪声强度大的车间人员的防护意识淡薄;第三,在对噪声危害的认识、防护等方面,与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工龄等因素没有直接相关性,弹性较低。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对噪声危害的防护水平,减少噪声对员工听力伤害,应重点从3个方面入手:(1)改变传统观念中防护教育以低学历、低工龄或某一性别为主要对象的意识,把噪声防护教育应该定位全员、全方位;(2)继续做好噪声职业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以提高广大员工的防范意识,降低噪声危害。(3)企业内部应建立相应的组织,对噪声预防进行监督管理,制度上可以借鉴国际比较成功的职业卫生管理员制度,各管理层级应设置噪声预防管理岗(可兼职),细致规定其职责,严格考核管理,积极开展对上岗职工的自我防护监督检查,形成噪声防护有人管理、有人监督、有奖有惩。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