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1例患者均为长春大学学生,其中男26例,女45例,年龄20~23岁,平均21岁。中毒原因:承包学校食堂失败者将食盐调换为亚硝酸盐。中毒情况:全部病人均为在同一食堂食用早餐,发病至就诊时间10min~6h。
1.2 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四肢无力、胸闷、烦躁不安、指甲、皮肤和黏膜发绀,尤其是四肢末端皮肤和口唇黏膜更为明显,其中5例出现意识障碍,呈浅昏迷状态。
1.3 实验诊断:由于患者是同时在同一食堂进食同种食物,症状特点相似,考虑是毒物中毒,立即采取两种方法来明确诊断;①立即取病人血数滴于载物玻片上,放置5min后仍为褐色;②取病人静脉血2ml于试管内,加入5%氰化钾液数滴,其紫褐色血液变为鲜红色,证实血液中含有高铁血红蛋白。临床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
1.4 抢救措施
1.4.1 一般治疗:神志清醒的患者立即给予催吐,无效者及时洗胃、导泻、清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4.2 特殊解毒剂的治疗,全部就诊患者均应用亚甲兰(美兰)注射液1~2mg/k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2h后重复一次,同时应用10%葡萄糖500ml,大剂量维生素C3.0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以及细胞色素C30mg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补充电解质,利尿等对症治疗。
1.5 结果:42例于用药12h后症状缓解离院,18例24h后症状缓解离院,8例2d后出院,3例意识障碍者住院后经脱水,呼吸兴奋剂,促醒剂等对症治疗4d后症状缓解,神志转清,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死亡。
2 讨论
本组病例均为亚硝酸盐用作食盐炒菜而导致集体中毒。亚硝酸盐的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味咸略苦。其毒性较大,摄入量0.2~0.5g即可引起中毒[1],1~5g可致死。亚硝酸盐中毒时,亚硝酸盐使正常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高铁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同时还阻碍氧和血红蛋白释放氧,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缺氧,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使血压下降。亚硝酸盐中毒的突出表现为皮肤呈青紫色,且与肠源有关,又称肠源性紫绀。
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方法是采用适当的还原性物质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而发挥正常携氧能力。常用药物有亚甲兰(美兰)。亚硝酸盐中毒病情的轻重与亚硝酸盐的量成正比,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和能否及时确诊有关。本组资料中71例患者因就诊及时,诊断明确,治疗得当,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死亡。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疗中亚甲兰用量要适当掌握,其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腹泻及尿呈蓝色,高浓度时可刺激尿道,大剂量静注可引起头痛、头晕、心前区疼痛、大汗、意识障碍等,并可加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通常采用小剂量(1mg/kg~2mg/kg)为宜[2]。因为小剂量的亚甲兰进入机体被组织内的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还原为还原型亚甲兰,起还原剂作用,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从而改善缺氧状态。若剂量过大,当大剂量亚甲兰进入人体内,还原型辅酶Ⅰ不能将其全部还原为还原型的亚甲兰,此时,亚甲兰作为氧化剂可直接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故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注入速度。大剂量的维生素C也可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但作用不如亚甲兰迅速和彻底。两者合用既减少亚甲兰用量又可防止解毒剂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 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4~565.
[2] 戚仁锋.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