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深圳公明区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23:06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摘要】目的 摸清公明区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更好的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本辖区的所有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收集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申报表,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进行工作场所现场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利用VFP 5.0设计,对同一个申报表有两人录入计算机形成双份数据,用EPI DATA 3.0 双份数据进行核对。分析2000年以来诊断的职业病资料、危害因素构成、行业分布以及监测与健康检查结果。 结果 本辖区共发生职业病中毒7起,有10人被确诊为职业病,主要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辖区2006年有毒有害因素的工厂有410家,职工总数94 069人,其中接触有害因素的16 767人。作业岗位数3 647家,接触劳动者16 767人(男6 040人,女10 727人)。有害因素主要为有机溶剂(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等)、粉尘、噪声与铅等,塑料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最多。全年接受健康检查人数5699人,共检出职业禁忌25人,疑似职业病6人。工作场所现场监测结果超标率6.9%,三氯乙烯超标率最高(22.5%),最高超标倍数3.7倍;受检工厂数792家,超标家数64家,超标率8.1%。 结论 本辖区的职业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力度,加强个体防护与健康教育,做好就业前健康检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关键词】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


  公明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北部,西临珠江口,北连东莞市黄江镇,辖区面积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万,外来人口45.9万。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职业危害成为本辖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摸清本地区的职业危害情况,我们对辖区内的用人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苯系物的职业危害情况的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辖区的所有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时间范围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包括工商局注册的与非注册的单位。


  1. 2  方法


  1.2.1  职业病危害申报  把卫生部制定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通过各社区分发到各用人单位,利用VFP 5.0设计专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计算机系统”,对同一个申报表有两人录入计算机形成双份数据,用EPI DATA 3.0 双份数据进行核对。使用SPSS13.0 Windows 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


  1.2.2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与GBZ/T 160.4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烃化合物》对申报的用人单位进行现场采样。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1.2.3  职业健康检查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要求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周期及检查设置检查项目。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公明街道合计有410家工厂,职工总数94 069人,见表2。累计存在有害因素工厂数668家,作业岗位数3 647个,接触劳动者16 767人(男6 040人,女10 727人)。有害因素顺位依次为苯系物、噪声、粉尘、正己烷、三氯乙烯、铅等,见表1。


  表1  公明街道职业危害因素基本情况(略)


  注:*由于有些工厂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合计数有重复。


  2.2  行业分布  依据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所有工厂进行分类,见表2。三氯乙烯、正己烷、苯系物与噪声接触人数主要分布再塑料制品业,粉尘主要分布在家具制造业,铅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6年全年对工作场所空气超标企业及曾发生职业中毒的工厂84家进行重点监控。


  表2  公明街道职业病有害因素行业发布(略)


  注:*依据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划分行业。


  2.3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006年度对5 699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其中苯系物2 511人,噪声1 135人,粉尘834人,正己烷162人,三氯乙烯106人,共检出职业禁忌25人,疑似职业病6人(苯系物3例、噪声1例、粉尘2例。


  2.4  工作场所监测情况  2006年全年对2 164个作业点次进行了监测,有149个作业点次超标,超标率6.9%,三氯乙烯超标率最高(22.5%),最高超标倍数为三氯乙烯(3.7倍)。受检工厂数792家,超标家数64家,超标率8.1%。


  表3  公明街道2006年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监测情况(略)


  *:由于有些工厂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合计数有重复。


  3  讨论
   
  2000年来,本辖区共发生职业病中毒7起,有10人被确诊为职业病,主要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2006年全街道辖区内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的工厂有410家,职工总数94 069人,其中接触有害因素的16 767人。有害因素主要为有机溶剂(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等)、粉尘、噪声与铅等,行业以塑料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最多。2006年全年接受健康检查人数5699人,共检出职业禁忌25人,疑似职业病6人。工作场所现场监测结果超标率6.9%,三氯乙烯超标率最高(22.5%),最高超标倍数3.7倍;受检工厂数792家,超标家数64家,超标率8.1%。
   
  从数据来看,本辖区的职业危害跟深圳市其他地方类似,主要为有机溶剂,尤其是三氯乙烯的职业中毒人数最多。TCE为常见的工业有机溶剂,主要用于金属的清洗工作,可通过皮肤与呼吸道吸收,主要代谢产物为三氯乙醇和TCA。TCE职业中毒病例临床表现与先前报道一致[1],有发热、弥漫性斑丘疹、化学性肝脏损伤,潜伏期为30d左右,无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无明显的年龄构成差异,但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尿TCA与中毒无明确对应关系,中毒患者TCA浓度不一定超标,超标者也不一定有临床表现。
   
  由于从事职业卫生工作人员数量与工作任务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场监测率与健康检查率都非常低,另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调查的主要是工商局注册了、而且是自动申报的工厂,还有很多家庭作坊式工厂没纳入本次调查,因此,本文反映的数据只是本辖区职业危害的一部分。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加强职业卫生宣教、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炳杰,陈树培,王德明. 三氯乙烯职业免疫损害特点及其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2,29(3):22~24.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