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随着我国化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接触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的几率也随之提高。近年来,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屡有发生,暴露出员工对作业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的危害认识不到位,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缺乏等问题。本文在对近期发生的几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化工企业员工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水平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目前企业员工应急能力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2 3起中毒事故分析
2.1 江苏省扬州市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7年9月1日,江苏扬州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3人重伤。
事故发生前,该企业已停产3个多月。为恢复生产,需对腌制池进行清理。9月1日16时左右,该公司的1名工人下到腌制池进行清理作业时,感觉不适,于是停止作业,在向池外爬的途中摔下。池边的另外1人发现后,立即呼救,随后相继有8人下池施救并相继中毒。事后,经取样检测,腌制池内硫化氢气体浓度高达24mg/m³(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是10mg/m³)。
据初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是由于腌制池底的盐液等残留物在夏季高温期间产生的硫化氢气体沉积在池内,浓度超标准。而该公司在组织工人清理腌制池前,没有进行有害气体检测,现场也没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在清理过程中,没有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只靠自然通风;作业人员没有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具,没有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8名施救人员也在没有佩戴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冒险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2.2天津市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7年5月5日,天津市津南区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发生当天,该公司2名施工人员在对公司污水处理池进行污水、污泥清理作业时,未经检测,就进入通风不畅的污水池内,作业过程中因硫化氢中毒晕倒,另2名施工人员发现后,在未佩戴有效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盲目下池施救,也相继晕倒。
2.3 河南省洛阳市某公司中毒窒息事故
2007年7月14日,河南省洛阳市某公司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
7月14日,该公司1名工人在清理储罐底部残渣时,违反操作规程,未对罐内气体进行分析检测,也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直接进入储罐作业,结果窒息晕倒在储罐内。另外3名工人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储罐内施救时也相继晕倒。后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但终因抢救无效,3人死亡。
以上3起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加强对化工企业员工的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应急救援能力,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调查内容与结果
为了了解化工企业员工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能力现状,为化工企业开展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培训教育提供依据,我们选取了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23家化工企业的163名一线有毒有害作业岗位上的操作工或辅助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分三个方面,共20个问题。
调查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员工对所在单位、所在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了解程度,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员工对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工作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危险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在事故发生时,也知道该采取何种自救措施。虽然对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超过60%的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调查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针对一些基本的事故救援措施,提出包括是否经历过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是否会使用灭火器等常用的应急设施、发生事故时该如何报警、事故发生后最先向谁报告、发生事故时优先采取哪种行为、发生微量毒物泄漏时应该怎样做、是否知道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对人员的危害、发生事故时应该如何撤离事故现场、是否知道事故现场的警示标识或警戒标志共10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仅有17.79%的员工经历过职业中毒事故,但对如何使用报警系统、使用消防设施等应急设施、准确辨识警示标志标示的问题,有超过97%的员工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52.15%的员工知道泄漏的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何种危害;只有65.03%的员工明确知道当事故发生时应首先报警;当员工被问及如果发生事故时该如何撤离事故现场时,仍有1.23%的员工选择了顺风向撤离。
调查的第三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员工所接受的培训情况,结果见表2。

表2中的数据表明,化工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比较重视,在员工中开展了医疗救援常识和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等培训。90%以上的员工参加过本单位组织的应急演练。超过95%的人在面对事故时,知道应该如何开展自救和互救。
4 分析与讨论
化工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开展各项培训的同时,定期开展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演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员工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认知水平及事故应急救援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受调查的大部分员工对企业内、岗位上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正确使用事故报警系统等事故应急设施设备,并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救援知识,在事故发生时能采取有效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尽管接受了企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培训,仍有部分员工在调查中表现出了在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方面的不足,因此,企业应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除了要保证培训的时间、频率、内容,还要关注培训的效果,对员工掌握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培训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半数左右的员工意见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企业相关人员的注意。企业应重视员工对安全生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想有效防止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磐须对一线有毒有害作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要保证与员工之间良好的互动沟通,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的处理。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对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很多受害人由于误诊或救护措施不当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要想在中毒事故发生后采取及时、正确、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就必须了解工作岗位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类型,掌握常见的化学毒物的特性,明确不同的化学毒物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并能根据不同的中毒症状采取不同的应急救护措施。
5.2在员工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一方面,在员工培训中对文化程度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办讲座、发资料、事故模拟、应急演练等,灵活的采取多样的形式开展事故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对事故应急管理的重点环节的重点问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演练。如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环节,应如何对事故现场的毒物可能带来的危害做出判断,若在事故现场存在高浓度有毒化学物质时,应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中毒者实施救助等。
5.3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
调查中,企业对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事故应急措施和医疗救护常识等与员工生理健康密切相关的方面,而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则关心不够。企业对向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的同时,也应向员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