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探索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3:0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14
文章简介:目的是加大对职业病危害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督效率,探索建立职业卫生监督的长效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的职业卫生监督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建设,建立科学、有效、规范的监督管理模式;也能为政府部门合理配备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提供一定的依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上海市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办法》其配套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辖区工厂企业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以及职业卫生监督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制定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中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评审标准。目的是加大对职业病危害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督效率,探索建立职业卫生监督的长效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的职业卫生监督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建设,建立科学、有效、规范的监督管理模式;也能为政府部门合理配备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提供一定的依据。
1 依据与原则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现场监督调查,遵循全程监督、分类及量化分级评价与分级管理的原则,把执法内容和执法方法进行量化评定,建立评定标准,实现职业卫生监督由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转变,使执法强度、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为职业卫生监督提供评价依据。
2 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价体系模式
以《职业病防治法》条款为内容,制定职业卫生监督分类及量化分级评定表和监督考核评分细则,按评分表对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逐条对照进行监督检查,结果代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所得分值作为评定被监督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的最终依据。
该模式主要包括6个部份:制定监督考核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监督考核评分细则;评价得分标化;确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等级;确定用人单位管理等级。以下分述其实施要点。
2.1 对用人单位进行分类根据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将用人单位分为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和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①可能产生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中危害程度为“高度或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且接触人数多于3人的;②可能产生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的且接触人数多于3人的;③ 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且接触人数多于3人;④可能产生列入《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的毒物且接触人数多于3人;⑤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50人以上的。前款规定以外的为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2.2 量化分级 量化评分采用百分制,设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前期预防、职业卫生日常管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诊断与病人保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等6项内容,共23个评分要素。
卫生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实施监督时,按照《上海市职业卫生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1)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作为量化分级的依据。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等级分为A、B、C 3个等级,等级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职业卫生量化分级

A级:用人单位为职业卫生工作开展良好,有企业自律意识,能较好地遵守国家职业病防治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B级:用人单位为能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在遵守国家职业病防治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尚存缺陷,需进一步改进提高的。C级:用人单位为职业病防治开展存在较为严重问题,不能遵守国家职业病防治方面相关法律法规,需立即进行整改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业危害卫生等级直接定位C级:① 年度内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②年度内发生慢性职业病病人;③未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与审核或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④年度内因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行政处罚的。
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对用人单位分类和分级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确定管理等级。本区职业卫生管理分为I、Ⅱ、Ⅲ 、Ⅳ共4级。I级:监督工作以指导为主,向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防治信息,推动其自律。Ⅱ级:监督工作指导、监督并重,促进用人单位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Ⅲ级:通过加大监督力度,推动用人单位认真整改,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Ⅳ级:限期改正违法行为,依法采取行政处罚手段,对情节严重的用人单位向人民政府提请关闭。
具体划分与监督频次见表2。
表2 职业卫生管理等级及监督频次

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用人单位的管理等级,开展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监督频次2年1次,管理等级2年评定1次;监督频次大于等于每年1次的,在年度最后1次检查时评分,其得分为当年的最终评分,并以此确定用人单位次年的管理等级。
在检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本年度内因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行政处罚的,直接评定为C级,当年按C级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并于年内最后1次检查时评分确定下一年度管理等级。
如用人单位检查当年无建设项目或未发生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相关项目的,相关项目不予打分并进行标化处理。
3 上海市宝山区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结果
我区共完成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950户,分级率为100%。其中存在职业病危害程度为一般的企业818户,占86.11%;严重的企业132户,占13.89% 。职业卫生等级为A级的企业208户,占21.89%;B级的企业422户,占44.42%;C级的企业320户,占33.68%。管理等级为I级的企业130户,占13.68%;Ⅱ级的企业461户,占48.53%;m级的企业39户,占4.11%;Ⅳ级的企业320户,占33.68%。950户企业职工总人数为177 671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45 229人,其中接触粉尘19 569人,接触毒物10 959人,接触物理因素23 234人,接触其他有害因素1631人。在950户企业中国有企业134户,占14.1%;集体企业183户,占19.3% ;私营企业358户,占37.7%;三资企业84户,占8.8% ;其他类型企业191户,占20.1%。
表3 上海市宝山区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结果

4 讨论
4.1 职业卫生监督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 随着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督管理模式的有效推进,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具有了可比性,能够激发和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能够使有限的卫生监督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随着我国职业卫生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监督执法的不断推进,职业卫生监督的规范化管理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开展职业卫生监督体系的运作及评价研究对推进职业卫生监督的有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职业卫生监督由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也将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部门的管理水平,对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4.2 宝山区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宝山是上海的一个城乡结合区,有毒有害企业分布广泛,有毒有害因素门类齐全,特别是随着上海市中心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市中心的许多有毒有害企业又向宝山转移。另外,近年来宝山区城市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动、搬迁越来越多,又由于职业卫生没有许可证可发,导致宝山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任务繁重、职业卫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如果根据《上海市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办法》的要求,我科明年监督执法总的户次数为1583户次,而按我区职业卫生科目前人员的配备(5人),并以前3年平均的监督户次数约300户次计,要完成上述监督户次数,至少需要配备25名职业卫生监督人员。另外,我区职业卫生等级为c级的企业有320户,而这320户C级企业中小型企业297户,占92.81%;其中存在职业病危害程度为一般的企业305户,占95.31% ,严重的企业15户,仅占4.69%。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这些C级企业,但我们认为,这些企业之所以会被评为C级,有较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没有引起重视,相对而言,这些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较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较少,如把我科工作的大多数精力放在这类企业上,可能会使某些职业病危害大,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多的企业监管不力,未免有避重侧轻之嫌,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初衷也有所出入。
还有宝山区是一个钢铁城,除大型钢铁企业外还有数量不少的与之配套的冶建企业,再有91户以钢材为原材料的钢结构制造企业,而这些企业又没有列入卫生部每年重点监督范围内,但这确实是本区需要重点监管的对象。笔者认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队伍建设、配备足够的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是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4.3 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展望今年我区职业卫生科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对本区950户企业进行了分类及量化分级,但由于本区工厂企业的数量较多,而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卫生监督人员较少,在整个分类及量化分级过程中总显得力不从心,导致部分地段在分类及量化分级的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要使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做,并发挥其对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作用,单一靠卫生行政部门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显得势单力薄。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并借鉴政府其他社会事务的工作管理模式,我们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要从企业所在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以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着手,适当地在乡镇、街道或工业园区设立一个职业病防治办公室,并落实一二名专业管理人员。我们统筹全区职业卫生工作,各个防治办公室负责督促其乡镇、街道或工业园区所属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并且区层面与乡镇层面上的管理指导工作紧密结合,形成网格状结构,进一步促进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信息来源:职业与健康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