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企业个体防护用品现状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3:0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摘要】为了解江苏省企业职业危害现状,选取7大行业共22家企业为对象,进行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现状,尤其是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使用等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企业化学中毒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整体配备率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维护、监管等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认识。
【关键词】企业;个体防护用品;中毒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招商引资项目源源不断的在江苏省扎根落户,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也导致化学物中毒不断以新形式出现,急性化学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作为在工作环境中的主要防护措施,对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与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文献记载在各类生产伤亡事故中有15%与个体防护装备有关[1]。为了解我省企业个体防护用品化学中毒防护现状,我们对全省22家企业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省煤炭、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加工、制药、电子、制鞋七大行业的22家企业。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表,对调查员统一培训,实施现况调查。对本次调查对象、各企业法人、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阐明此次调查目的及意义,消除各方思想顾虑,保障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控制信息偏倚。发放企业调查问卷表22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以及Epidata3.1软件录入,对有害因素的分布、防护设施及PPE的配备、使用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家企业中,石油化工占18.2%,其余占13.6%。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划分企业类型,22家企业大、中、小型比例为1.6:1.8:1。
2.2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接触情况
22家企业存在的职业毒物主要有刺激性气体,如:氯气、光气、氟化氢、氨气、氮氧化物等;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氰化物等;有机溶剂、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腐蚀性的酸、碱以及这些液体的气态挥发物。此外还有粉尘、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各行业工人职业危害总体暴露率(包括粉尘、高温、噪声等危害因素)石油化工行业最高为63.0%,其次为冶金行业56.3%,煤炭49.7%,机械加工44.3%,电子42.5%,制鞋19.5%,制药行业最低为19.1%。
不同行业的职业毒物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各行业职业毒物接触人群构成比(各毒物职业接触人数占所有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的百分数)见表1。结果显示,窒息性气体是煤炭、冶金行业职业接触人数最多的毒物,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接触有毒液体挥发物的人数最多,机械加工、制药、电子和制鞋行业职业接触非腐蚀性液体及液体挥发物的人数最多。
2.3 防护设施情况
根据职业危害因素在岗位的分布情况,其主要防毒设施配备率和定期检测率见表2,四种主要的防护设施中,酸雾净化装置配备率最高,空气检测和报警装置最低。大型企业的防护设施配备较中、小型企业更为全面。

2.4 企业使用PPE情况
2.4.1 基本情况企业对PPE产品的使用情况见表3。企业使用的国外PPE产品占37.7%,其中电子行业最多,煤炭行业最少;使用的PPE产品有安全鉴定证的低于30%;有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执行标准最多的是电子行业,最低的是冶金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对PPE的定期维护率最高,电子和制鞋行业最低。
2.4.2 PPE配备情况各行业对各类防护用品岗位配备率见表4。不同企业类型的PPE配备率见表5。PPE总体配备率由高到低的行业依次是制药、冶金、煤炭、石油化工、制鞋、电子和机械加工。配备率从高到低的四类PPE依次为眼面部、劳动护肤、非应急用呼吸和应急用呼吸防护用品。2.4.3 PPE人均配备量 在已配备PPE的有毒有害岗位,计算人均配备量即劳动者实际拥有PPE数量。结果见表6和表7。因各种PPE使用期限不同,表中结果为一个使用周期的数据。五类PPE人均配备量≥1的占80.6%,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加工、冶金、制药、电子、制鞋行业的PPE配备率分别为90.0%、83.3%、70.0%、77.7%、75.0%、57.1%、100%。大型企业PPE人均配备量≥1的占54.6%,中型和小型企业分别为72.7%、80.0%。



2.4.4 PPE管理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22个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企业内部在PPE的选择、采购、使用、维护等方面情况。结果显示:(1)PPE的选择决定。选择“安全、卫生管理人员”70%,“有害作业人员”或“员工要求”53%,“行政领导”、“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40%,选择“其他人”13%。(2)PPE选用依据。由多到少的选择依次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根据PPE使用说明书或产品介绍”、“根据材料安全数据清单”、“咨询职业卫生医师或安全卫生工程师”、“咨询个体防护用品供应商或制造商代表”、“雇员建议”、“其他”。(3)PPE使用依据。选择“使用者根据其工作特点决定如何使用PPE”60%,“监查人员依据使用者和工作特点”37%,“使用者依据来自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27%,“依据公司管理人员制定的程序”13%,“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10%。(4)73%的企业选择“对PPE使用者进行了培训”。(5)57%的企业选择“对PPE的适合性进行了评价”,其中选择依据“问卷结合必要的跟踪检查”作为评价方法的76%,“仅医学检查”18%,“仅问卷检查”6%。(6)70%的企业选择“建立了PPE选择、使用、维护程序”。(7)70%的企业选择“对PPE的使用建立了监督检查制度”。
3 讨论
江苏省企业所选用PPE产品中,国外产品约占1/3。总体上企业规模越大,PPE配备率也越高。小型企业人均配置PPE数量≥1个/周期的比例要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这可能与企业间所配置PPE产品种类及其价格差异有关。企业在PPE的配备上未能科学有效的按照岗位所接触危害因素正确配备防护用品,配备不全面,防护效果不具针对性,甚至无防护;在采购、选用和使用PPE以及日后安全检查维护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正确认识,对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面对我省化学中毒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后在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更需强化企业负责人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2],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个人防护用品重要性的认识,帮助用人单位根据岗位
危害因素的分布,正确选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培训,宣传劳动防护知识,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出现PPE“领而不用”、“用而不当”的现象。各级企业应当建立职业卫生组织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3],加大防护设施投入。建立个体防护用品选择、使用、维护程序,严格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正确选用、及时更新个人防护用品,并建立监察检查制度。加强对中小型企业职业危害防护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对大型企业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争取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企业健康促进。
参考文献
[1]刘旭荣. 中国个体防护用品管理现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3,3(5):75—78.
[2]张继荣. 合肥市1974~2006年职业病报告及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223—2225.
[3]刘健,赵伟,许石玉.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问题与思考[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7,25(4):210—211.
信息来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9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